黃榮村:產業與社會發展出現嚴重「斷鏈」
工商時報 — 2013年08月30日
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昨(29)日警告,台灣多達148所的大學院校,將受少子化趨勢影響,預估於2016年間減掉三分之一,如果朝野沒有正視及應有的準備,勢將演變成「今天拆政府,明天拆學校」,立法院更應該把精神放在此點,讓校園用地和國有財產等爭議問題,有機會提早和平處理。
與會人員批評,長期以來錯誤的高教發展,造成產業與社會轉型與發展出現很嚴重的「斷鏈」。黃榮村建議,企業需要的人才若欲依賴大學院校予以培育,大學應將某些科系交由產業主導,再透過政策改進、公部門資金,方能培育出合用的人才。
2013財經立法高峰會昨天就教育改革與國際競爭力議題,邀請教育部、國科會首長與台大、政大等多位公私立大學綜合座談。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的黃榮村指出,一旦大學院校因招生不順而被迫關閉,卻不能自由處理校園土地,例如公立大學很難法人化,手上也沒有武器(錢),私立大學更為困難,這些都需要國人特別考量。
台大前校長李嗣涔表示,參照台灣每年出生人口數目統計,1998年起人口大幅減少,確實會有一半的大學院校未來要退場,公立大學併校或縮減規模勢為必要,私立大學選擇轉型或退場,需要修法,適時開放招生境外生也是方法之一;總之,法律需要鬆綁,台灣大學費用約30%收入來自學費,政府卻限制學費凍漲長達8年,大學院校經營愈來愈困難。
擔任引言人的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則指出,提升國家競爭力,高等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有3大面向可以探討,包括培育未來社會等待的人才,創造智識以趨動產業與社會轉型與發展,以及將教育推動為產業化,從台灣輸出到全世界。
他強調,台灣自從退出聯合國,國人普遍對於國際世界感到陌生,高教應加強國際實習、志工的著墨,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
吳思華提醒,台灣的大學院校相似性太高,依照國際級大學的發展軌跡,上百所大學應發展出上百種特色,若政府讓大學學費自由化,提供體制改革的空間,各校就應認真地設計獨特的教學設計,不怕沒有競爭力。
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指出,實際面上,國人把「一流大學」定義為論文篇數多及得獎次數多,已造成高教迷失,大學教研三大本質太過側重研究,對教學、服務輔導相較輕視,大學評鑑、教授升等制度,也影響高等教育發展,較好的對策是打破傳統教育方法,創新多元化發展,才能更銜接國家競爭力當中的政府效能、企業效能等各項競爭力。
引用網址: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2201308300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