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減碳才是硬道理-氣候變遷的變與常

減碳才是硬道理-氣候變遷的變與常

倪世傑
全球氣候變異的發展狀況實在讓人匪夷所思。經歷27天的航行,中國中遠集團永盛號貨輪於荷蘭時間9月10日下午3時停抵達鹿特丹,成為第一艘經過北極東北航道完成亞歐航線的中國商船。這是因為北極融冰使得北冰洋搖身一變成為航道,歐洲的挪威、瑞典以及亞洲的韓國、日本的船運公司都積極地進行北冰洋首航的準備,這一條新歐亞航道即將成為國際貿易與航運界的熱點。

但北冰洋融冰的狀況在7月其實出現了些微的「逆轉」。北極融冰造成的那一個湖又重新結凍了。這表示北極氣溫在北半球夏季突然間轉冷,突破了世人對北極冰一定快速融化的想像,至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於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時是這麼說的:到2013年夏天,北極的冰都要融光了。但NASA於今年8月拍攝的資料顯示,北極冰的覆蓋面積比2006年的狀況還多出60%,甚至比去年8月都還要多更多,即便這些重新結凍的冰層並不厚,對航運公司的新歐亞航道美夢還投下了高度的不確定性。但即便如此,就中長期趨勢來看,北極的冰依舊是處於融化的狀態,尤其是冰帽的崩解,歐洲太空組織(European Space Agency)的衛星空照任務發現,北極的冰確實是越來越薄了。

關於北極融冰問題,已經引發氣候變異肯定派與疑問派兩派之間的爭論,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即將於本月公佈的第5次報告書可能引發更多的爭論。根據洩漏出來消息,IPCC在本次報告書中將「坦承」過去電腦模擬氣候暖化上的缺失,因為過高地估計碳排放量對氣候暖化的影響,而忽略了自然環境的影響力。同時,全球暖化應該已經暫停了,自2007年以來,全球氣溫是降低而非持續升高。如果,未來70年間氣溫僅再些微上升0.4°C,而未出現更高氣溫的話,地表的狀態可能會出現出人意料的轉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濃度還是會持續增加,但是對植物來說需要較少的水分並帶來更短的成長期,些微的高溫將讓北半球溫帶的面積往北擴大,可耕地可能會增加從而抵禦的糧食減產,這可以養活更多的全球人口。

這會鼓舞氣候暖化存疑派嗎?恐怕是的。但這並不足以放任發達國家持續耗能的生活方式。畢竟,生產活動生產的不僅是溫室氣體,同時還有更多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漂浮在大氣中,尤其是短週期的污染物,柴油引擎燃燒排放的碳、烹廚時產生的煤煙、由固體廢棄物冒出的沼氣,由噴霧器產生的氫氟碳化物等等。

9月3日,北歐國家與美國以及諸多國際非政府組織齊集挪威首都奧斯陸,討論如何減少短週期污染物的排放。像是位於俄羅斯黑海海濱的庫班(Kuban)就因農業廢棄物燃燒問題在會議納入討論。如同台灣鄉間,農業廢棄物燃燒造成嚴重的黑碳排放,雖說黑碳煙在大氣中很快就消失了,但有害民眾健康以及增加空氣污染。9月6日,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的20大工業國高峰會議(G-20)中,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進平簽署了一項限期減少氫氟碳化物使用的協定,這對環保運動確實是一項鼓舞。

畢竟,氫氟碳化物在大氣中存活的時間可以長達數年,且有捕捉熱能的特性,減少使用可以緩和溫室效應。煤煙與沼氣停留在大氣的時間雖然較少,但與極冰與喜馬拉雅山的萬年冰雪融解具有相關性,工業大國已經著手更進一步降低這些短週期污染物的排放,這表示即便溫室效應趨緩,但也因為全球氣候變遷的變化莫測,工業國家領導人也無法掉以輕心,小布希總統式的存疑派勢力雖還不能宣告退出歷史舞台,但影響力式微,也是不爭的事實。

引用來源:台灣立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