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底推專法 蔣偉寧:企業協助育才將獎勵
記者王彩鸝 — 2013年09月22日
|
蔣偉寧表示,解決學用落差的問題,要建立兩個平台,一個是政府跨部會平台,由經濟部、勞委會、教育部和經濟部定期聚會研商,具體了解產業人才需求,學校則要進行有系統的系科調整,訂出初階、中階、高階的人才培育方針,而不是餐飲熱門,學校就一窩蜂開設餐飲科系。這個平台已經開始運作。
另一個是技專校院和產業的產學合作平台,已媒合三十三個產企業公會和技專校院合作,針對產業缺工問題,有計畫培育人才。
產業缺工問題,不只是學用落差問題,也有供需失衡問題。
焊接協會理事長曾向教育部技職司長反應,找不到焊接人才,從機械製造到高科技產業,都亟需焊接人才,需要技術精熟的人才,會不會念書沒那麼重要。因此教育部國教署今年要在高職開設焊接人才培育專班,先媒合有意願的私立高職和焊接工會合作。
全面的產學合作需要企業的配合。教育部技職再造第二期計畫,喊出民國一○八年所有技專校院學生都要實習的目標,蔣偉寧說,人才培育不再只是學校的責任,企業提供實習機會,除了可培養學生職場能力,也可培養學生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倫理,是很值得的投資,因此九月底公布「技職教育專法」中,將把企業協助人才培育的獎勵措施入法。
台灣八、九成博士生都到學校任教,國內教授約五萬個,一年的更替約只有一千五百人到兩千人,在少子化危機下,博士生不能把求職的目光只投注在學校,需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有能力去幫助產業技術升級,產業界也願意多聘用博士生從事研發。
蔣偉寧說,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否讓產業升級,是未來努力的方針。台灣就業者的待遇在四小龍最低,如果還停留在低薪水準,企業不肯多出一點錢聘雇年輕人,年輕人也不願低薪屈就,「你在看、我看你,互相喊話,結果只會是惡性循環」。
|
引用網址: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276&pn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