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立院預算中心:集中資源開發 為產業解困

立院預算中心:集中資源開發 為產業解困

記者林毅璋
各界不斷檢討我國產業亟需轉型,但成效始終有限。立法院預算中心日前指出,我國產業發展多是「重技術跟隨、輕技術扎根;重產能投資、輕品牌布局」,結果使得技術貿易逆差逐年擴大,附加價值率及毛利率下滑,出口競爭力節節衰退。

 

各界不斷檢討我國產業亟需轉型,但成效始終有限。立法院預算中心日前指出,我國產業發展多是「重技術跟隨、輕技術扎根;重產能投資、輕品牌布局」,結果使得技術貿易逆差逐年擴大,附加價值率及毛利率下滑,出口競爭力節節衰退。
預算中心提出的「由近年產業政策之成效探討我國產業發展方向」報告呼籲,國內產業若要短期「解悶」、中期「解窮」以及長期「解困」,就應輔導具創新成為創業,並朝高值化發展,延長產業價值鏈,集中資源開發及掌握核心技術。
政府每年編列近1000億元鉅額科學支出給經濟部、國科會等單位,盼能提升國家基礎科學能力與產業競爭力,但顯然未呈現具體成效。經濟部技術處與工業局在補助廠商開發關鍵零組件、產品及技術上,偏重單項技術開發,忽略掌握整體產業鏈關鍵技術,使得產業的上下游斷鏈。
此外,受補助廠商多為單一廠商,此種「遍地開花」模式使得發展方向過於零散,並非整體產業化思維發展,欠缺聚焦與資源協調整合。
報告認為,我國產業科技創新多是製程專利而非核心專利,產業鏈的關鍵核心技術仍由國外大廠掌握,對外技術依存度高,導致產量增加卻須支付愈多權利金給品牌或標準制定業者,這對低毛利電子產業而言是雪上加霜。
況且,因缺乏創新技術,我國電子零組件業多生產標準化材料及元件,欠缺差異化競爭力,使得企業同質性高,競爭激烈導致利潤大幅壓縮。
令人擔憂的是,觀察我國在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與歐盟等主要市場的市占率表現,皆是逐年衰退,出口競爭力弱化,尤其在中國大陸最為嚴重。這顯示,大陸境內的產業供應鏈已日趨完整,進口替代情況持續擴大。

 

 


圖/聯合報提供

 



引用來源:聯合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