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馬習會 共推台海和平倡議

馬習會 共推台海和平倡議

曾復生
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閉幕,會中發表《論壇紀要》強調,「馬習會」實現,對台海和平、兩岸關係、世界和平將有積極影響,建議兩岸本著相互尊重體諒、務實面向未來的精神,積極創造條件,努力促成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在會中指出,兩岸現在不只「先經後政」,還要「有經有政」;兩岸從原本思考「我不要什麼」轉向「我要什麼」,再從中尋找可能的交集,是兩岸關係一大進步;此外,紅藍綠與會人士都認同和平發展,意義深遠。

 

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閉幕,會中發表《論壇紀要》強調,「馬習會」實現,對台海和平、兩岸關係、世界和平將有積極影響,建議兩岸本著相互尊重體諒、務實面向未來的精神,積極創造條件,努力促成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在會中指出,兩岸現在不只「先經後政」,還要「有經有政」;兩岸從原本思考「我不要什麼」轉向「我要什麼」,再從中尋找可能的交集,是兩岸關係一大進步;此外,紅藍綠與會人士都認同和平發展,意義深遠。
制度競賽民意決定
兩岸關係若要良性發展,共同合作朝向振興中華努力,就必須考量到美中競合關係變化、兩岸對主權議題的彈性處理態度、針對性軍力部署的調整,以及經貿文化交流所累積的善意互信基礎等因素。目前,兩岸可透過經貿互動與人員交流累積善意,為進入政治協商培養互信基礎。過去兩岸壁壘分治花了60年才演進到經濟合作的階段,下一階段將是在經濟合作累積互利共榮基礎上,進行良性的政治協商與制度競賽,最後才是透過中華文化的智慧,找出解決兩岸主權爭議的方法。這段時間也可能要再花上60年,或至少兩、三代人,而其中必須密切把握的關鍵因素,就是台灣人民意願與大陸綜合國力的變化。不過,從「蕭習會」中顯示,北京方面並不樂見兩岸問題拖太久。
現階段,台灣的主流民意對兩岸經貿互動以及人員往來所產生的變動與契機,是既有期待又怕受傷害,一方面希望能達到兩岸雙贏的目標,但對大陸政治體制仍充滿不信任感。然而,由於兩岸交流日趨緊密,台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不能和大陸切割,因為大陸處處充滿機會,怎麼可以用民進黨主張的「一邊一國」來切斷呢?事實上,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根據憲法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台灣年輕人的未來不是由政治人物替他們決定。馬總統在國慶文告提出兩岸「和平常態化,交流制度化」,就是要保留一個開放的空間,進入兩岸和平發展、和平互動的新階段。
倡議和平創造三贏
倘若大陸的綜合國力具體提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與軍事大國,帶動社會經濟文化新發展,並促使政治體制朝自由民主化的方向改革,讓大陸的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能夠有效形成對台灣人民的吸引力。屆時,兩岸進一步協商簽署和平協議的政治議題,才會有瓜熟蒂落的時機。一旦多數的台灣民眾有信心又有意願,支持政府與大陸協商建立永續和平的合作架構,國際干擾兩岸融合力量又如何能夠奏效呢?更何況,美國也一再強調,和平是美國在台海地區及西太平洋的關鍵利益,而美國在台海地區的戰略目標就是和平穩定與和平解決,難道不是嗎?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指出,兩岸是否走向統一,美國不會介入,若兩岸人民有共同想法美國會支持,但統一最大的障礙是,中國並非民主國家,若中國能改變,還有討論空間。
整體而言,馬總統與習主席若能在明年APEC會晤中提出「台海和平倡議」,必能鞏固兩岸和平發展基礎,並創造更寬廣的「台北-北京-華府」三贏空間;同時,馬習攜手推動「台海和平倡議」方案,讓兩岸以務實態度營造足夠的時間與環境,促進兩岸在自由、民主、均富、人權、法治、環保等核心價值上,彼此激勵,相互提升,讓台海地區從衝突熱點變成和平大道,將可進一步達成「兩岸合作、振興中華」的目標。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引用來源:旺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