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茶園蠶食森林 高山像鬼剃頭

茶園蠶食森林 高山像鬼剃頭

聯合報
曾幾何時,森林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高山茶園、果園,翠綠青山東禿一塊、西禿一塊,像極貼滿補丁的「百枘被」;而平地農地卻令其休耕荒廢,靜宜大學教授陳玉峯感嘆:「這是政策的荒謬」。

砍林 十分之一個台灣消失

陳玉峯說,光復初期政府「以農林培養工業」,全台累計砍伐卅四萬多公頃林地,約十分之一個台灣;一九九一年後雖全面禁伐天然林,但農業上山若不改變,將是國土保安的最大危機。

他表示,當山坡地利用從「鋤頭變為怪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變成大規模商業開發時,「農業上山必然要付出環境代價!」百年大樹被砍,改種淺根農作,長久下來,高山土質鬆軟,地震、暴雨就釀災。

種茶 竹山大鞍山地基淘空

「往竹山大鞍茶園的路又坍了!」這幾年,往南投竹山大鞍茶園的道路,路斷、山崩成了家常便飯,地基淘空、路面破了個大洞,居民路過得小心閃避路面裂痕,還得提醒「記得往上看」,以防天降落石。

走趟竹山,將近九十度直角的山坡,農民砍掉林木種滿一排排茶樹,為防水土流失,茶樹根部得用鐵板護坡,才能讓大片茶園盤據山頭,這樣場景只是南投山地超限利用的一角。

換個場景,台大實驗林所管理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綠意盎然,每年約有一百七十萬人次造訪,園區裡的森林成了另類「綠金」,同樣是利用國有林地,茂綠與光禿的山頭值得反思。

「我們世代住在山上,該如何維生?」這是竹山地區農民的共同心聲,以前竹業發達,七○年代後竹業沒落,許多農民轉種高經濟作物茶葉。

殘破 茶農謀利移往高海拔

農民燒掉「沒價值」的竹林改種茶苗,光禿禿的黃土上,間隔插著瘦小的茶苗,成為他們的新生計。加上九二一大地震後,南投中低海拔的丘陵地大多崩壞,加上採茶成本增高,茶業漸往高山移動。

攤開台大實驗林管理處的竹山大鞍山區空拍圖,台大林管處組長劉興旺說,國有林地放領前山頭茂密,自從民國七十八年林地放領後,大片竹林轉作茶園,山頭塊塊剝落的褐色土石,怵目驚心。

劉興旺說,最明顯的一張照片是,同座山頭八十五年空拍時,受台大實驗林保護的區域仍有茂密山林,另一半農民放領地,早已傷痕累累、殘破不堪。

「成本這麼高,若不移往高山,根本沒賺頭!」鹿谷鄉農會農事指導員張玉宜說,高山茶一台斤兩千元,中低海拔茶葉價格腰斬一半,種茶成本高,茶農將本求利,大多移往高山成了趨勢,這是生計的無奈。

空照圖的兩個山頭是迥異的兩個世界;右邊是林木茂密的台大實驗林,左邊是放領及放租的造林地農墾現況,坑坑疤疤、體無完膚。
圖/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提供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