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經濟滯漲探因

台灣經濟滯漲探因

鄒至莊
經濟的因素可以用國民收入的三部分說明,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出口減進口)。消費方面,台灣的社會福利增加了,如醫療保險與退休福利。社會福利總支出1982年為268億,1992年為1350億,2002年為3236億,2011年為4469億。這種消費不是從消費者本人的生產和收入而來,而是由政府稅收而來,也就是把台灣的生產消費了而沒有同時生產,對國民生產的增加沒有好處。

今年二月我在台灣住了兩個多星期,希望對台灣經濟發展多點瞭解。參考了一些經濟數據,還請教了一些朋友,現在把我初步的認識報告讀者。

台灣國民收入的增加速度,比從前慢了。從1952年到1982年平均每年增加8.7%,1983年至1986年平均為6.9%,2001年至2011年平均降到3.9%。

降低的原因可以從兩個角度討論。第一是我常討論的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三個要素:人力資本、市場經濟模式和經濟發展的階段。與1950至1980年比較,台灣的人力資本是減少了。前期有從大陸進來的全國最傑出人才,在政府、大學與企業工作。大陸的人口約等於台灣的50倍,從大陸選出最傑出的人才,無疑增加了台灣的人力資本;市場經濟模式在前期的進步會使得經濟發展速度比已往增加(像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制改革),但到了後期,如果市場經濟模式保持不變,已經不能算是增加經濟發展速度的因素;加上臺灣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達到像美國一樣的發展階段,經濟增速便會降到2.5%至3.0%左右。

上面的解釋,與台灣的政治和對外經濟環境沒有關系,不能全面解釋經濟發展速度下降的原因。除了用上面三個要素以外,還可以用政治與經濟的改變來解釋。

政治方面,台灣實行了民主制度。政府工作的效率低了。從前的部長權力大,他們終身在政府工作,任職較長。現在的政府官員很難運作,常受到立法委員詢問,不但花了很多時間,還受批評。他們任職時間只有一兩年,多數是有其它職業,如當大學教授,在政府服務一兩年便要回大學任教,不然便會失去他們本來的職務。從前的總統,因為只有國民黨,不用競選,可以有權力制定政策。現在還有民進黨,總統要得到民意,有些重要的政策,不敢施行。

經濟的因素可以用國民收入的三部分說明,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出口減進口)。消費方面,台灣的社會福利增加了,如醫療保險與退休福利。社會福利總支出1982年為268億,1992年為1350億,2002年為3236億,2011年為4469億。這種消費不是從消費者本人的生產和收入而來,而是由政府稅收而來,也就是把台灣的生產消費了而沒有同時生產,對國民生產的增加沒有好處。

投資增長率方面,外國在台灣的投資減縮,有些投到中國大陸去,因為大陸的市場大,產品可以在大陸市場賣,台灣島內的投資也部分移到大陸去。看過去每十年實際投資(除去物價變動的影響)的增長,1977年與1967年之比是2.88,1987年與1977年之比是1.99,1997年與1987年之比是1.96,2007年與1997年之比是1.36。我沒有採用2008年以後的數據,因為2008年以後各地都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從上面的數據看,台灣的投資增長率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減少。

出口方面,也受到大陸的競爭而減縮。凈出口在1967年是負的,1977年變為正。從1977年到1987年增加到8.25倍,從1987年到1997年減少到34%,到了2007年進出口差不多相等。如果出口減少,國內的生產與投資也會減少,因為一部分生產是用於出口,投資是為了日後生產之用。還有一個因素影響出口,那就是台灣沒有參加美國與其它國家的經濟合約,出口的關稅比參加經濟合約的國家高,對出口不利。總之,台灣有上述的經濟因素,影響了經濟成長的速度。

解釋了台灣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原因,有什麽政策可以改善呢?政治制度而言,我想沒有改變的可能。上面說的幾項經濟因素,也很難改變。消費受到社會福利支出的影響,而社會福利像在其它國家一樣,政府無法把它減少。立法委員不會提議減少它,因為生怕下次選舉時落選。影響投資的多是外來因素,又是台灣的政策難以改變的。出口也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台灣可以爭取加入與美國及其它國家的經濟合約,把出口的關稅降低。即使如是,對出口的影響也很有限,對增加國民收入的影響更小了。

台灣經濟發展速度不會增加,但只維持現有的速度,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會繼續改善。更重要的是台灣社會繼續進步,人們生活愉快,可能比住在一個經濟增長較快而社會沒有進步的地區更快樂。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近期出版《中國經濟與社會問題》)

引用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