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一場完美的通縮風暴正在形成

一場完美的通縮風暴正在形成

馬凱
在經濟學世界的種種災難中,恐無較通貨緊縮更可怖者;因為一旦通縮形成,物價、生產、銷售、就業、薪資會出現環環相扣的惡性連鎖反應,使全社會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而且陷入此一泥淖之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亦難超脫。

 

在經濟學世界的種種災難中,恐無較通貨緊縮更可怖者;因為一旦通縮形成,物價、生產、銷售、就業、薪資會出現環環相扣的惡性連鎖反應,使全社會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而且陷入此一泥淖之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亦難超脫。
1929年西方的經濟大恐慌是百年來最令人聞之色變的通貨緊縮,被禍之深、株連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皆倍於5年前的金融海嘯,直到二次大戰爆發才藉其非常之力徹底拔除。經濟學理論亦因古典學派面對此巨大災難卻束手無策,而出現翻天覆地的凱因斯革命,並以通縮終結者自詡。
但日本十餘年前身陷通縮夢魘之中,用盡一切手段皆罔效,間接證明了連凱因思學派的特效藥也告不靈。此所以日本安倍首相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宣示無限量狂印日圓、大貶幣值,直到通膨達到2%的目標方休。即使如此,其通縮沉痾能否得瘳,目前仍難樂觀。
歐盟各國1月物價上升率僅得0.8%,其朝野上下皆憂心忡忡,正全力擬定各種對策防備發生通縮風險。台灣去年的消費者物價上升率(CPI)為0.79%,較歐盟猶低,而躉售物價指數(WPI)則連續數10個月為負數,去年全年達負2.43%;今年2月兩者更同呈負值。由此觀之,台灣發生通縮的風險更大於歐盟;但我們的朝野上下則信誓旦旦要更努力穩定物價,許多民眾更深切期望物價可全面下跌,以減輕仔肩上的重擔。殊不知,一場完美的通縮風暴正在暗中形成:
通縮的最重要成因,就是有效需求削減,導致百物供過於求。10餘年來,由於面對大陸世界工廠崛起,政府選擇全力防堵,致使企業的資金、人才、消費力汨汨流失,而海外投資(FDI)也連年減退,搞成一個經濟單向失血的局面,投資、消費的力道都不斷減弱。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改弦更張,決定放棄世界工廠,使生產中間財的台灣主流產業出路頓然斷絕,產品銷售無門,出口乃委靡不振,更一舉打垮了有效需求中最重要的環節,供過於求乃格外嚴重。
與此相關的是,20年來,歷任政府的產業政策強力向所謂高科技產業傾斜,經濟資源的精華盡入其囊中;但近年其獲利率直線下滑,早已至「毛三到四」的窘境,對所得及有效需求的貢獻乃大幅減弱。唯此類產業通常資本與技術密集度偏高;換言之,創造就業的能力十分薄弱,在其大行其道時,勞動總需求大減,薪資乃不升反降。薪資所得本為消費的主要來源,有效需求即隨之削弱。
又,台灣所得分配愈趨不平均,除了造成貧富懸殊,由於富人的平均消費傾向遠低於一般大眾,對總消費也會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台灣復以全球最快的速度走向少子化;少子化使全體消費人口減少,尤其打擊與幼兒、學童、年輕族群相關的產業,也是有效需求的重要殺手。
加以大陸放棄世界工廠,立刻使其原物料需求大降,導致全球原物料價格普遍滑落,使生活成本降低,又從供給面驅使物價下降。
最後,由於台灣連年來景氣不佳、薪資倒退回16年前,因而人人聞漲而色變,形成一個全民抵制通膨的共同心態,結果物價水準只有下降一途,更是通縮的重要推手。
日本尚未具備上述的全部因素,已然深陷通縮不能自拔,則橫亙台灣前面的這個通縮完全風暴,幾已不能逃避。一般大眾或可云無知而受害,但專業人士、主管官員,尤其是中央銀行若對此熟視無目睹,仍一味迎合大眾心態,極力壓制已低至0.79%的通膨,則台灣自取最可怖的經濟災難,即無可怨尤了。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引用來源:聯合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