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國是會議落幕 共同意見彙整
記者林孟汝 — 2014年07月28日經貿國是會議全國大會今天落幕,在初步綜整報告兩項議題共提出40項共同意見,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表示,未來行政單位都將列為落實推動的方向及管考對象。
經貿國是會議全國大會以「全球化趨勢下台灣經濟發展策略」、「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兩大主軸討論,自26日起一連舉行3天,上午分別由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及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擔任報告人。
在議題一「全球化趨勢下台灣經濟發展策略」方面,又分為建構因應全球化的經濟戰略、強化產業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力、創新青年教育與協助青年立業、縮小全球化衝擊的「弱勢圈」及發展在地型產業與社會企業5項子題。
第一,建構因應全球化的經濟戰略達成政府應建構全球化下的國家發展願景與前瞻政策;政府應秉持「全球思維、在地行動」原則,在兼顧環保與國安下,強化國際接軌,並根據地方特色,加強在地產業與經濟,以提升國競爭力等多項共同意見。
第二,在強化產業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力方面,政府應積極發展二低一高的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創新轉型、服務業加值與升級,並加強人才培育,加速台灣轉型為創新經濟體。
為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政府應增加支援性產業政策工具,並強化基礎建設及基礎研究,整合法人、大學及跨部會資源,協助企業創新研發、開拓市場、培養國際人才。
政府應強化對投入服務業,檢討不利服務業發展法規,加速服務業國際化、科技化,協助服務業招募跨國人才,強化服務業人力資本等多項共同意見。
第三、在創新青年教育與協助青年立業方面,為改善青年高失業率與低薪資等教育問題,政府應改善人力供需失調,特別是改革教育制度,縮減研究型大學數量,強化技職體系。
政府應加強產學合作,重視技職教育,建立產學合作訓練實習機制,實施彈性的學制與課程,提高技術教師待遇,妥善推動建教合作,縮短學用落差。
第四、在縮小全球化衝擊下的「弱勢圈」方面,政府應協助產業提出因應全球化轉型的願景與策略,訂定明確的時程與方向,並具體評估產業轉型後對員工的影響與弱勢圈擴大問題。
政府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應審慎評估對弱勢產業與勞工的衝擊,並加強與企業、民眾、工會的溝通等共同意見。
第五、在發展在地產業與社會企業方面,政府應考量城鄉差距與南北差距,結合產官學研力量,制訂在地優質產業發展策略,以確保台灣本地就業機會,並鼓勵全民共享,合理分配的經濟活動等多項共同意見。
在議題二「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政策」方面,分為台灣加入區域整合的整體策略、強化產業輔導及勞工權益維護、定位區域整合下兩岸經貿策略、推動兩岸經貿協議與監督機制、強化經濟自主及維護文化主體性。
第一、在台灣加入區域整合的整體策略方面,則有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是台灣必走的路,政府一方面應加快TPP/RCEP談判,擬定細部可行規劃作法。另方面則須在參與TPP/RCEP的經貿戰略架構下,思考兩岸經貿自由化的模式與進程,以及開放可能衍生利益重分配及產業結構調整等課題。
政府應秉持「發展全球經濟多元夥伴,建立自由市場制度規範」的推動理念,加速國內法規與國際接軌,掌握區域經貿整合商機。
第二、在強化產業輔導及勞工權益維護方面,政府應訂定社會企業公司的認定標準或原則,確立社會企業法人格,提供相關促進或獎勵措施,鼓勵企業除照顧投資者、股東及員工權益外,更應關懷員工、改善勞動條件,創造夥伴勞資關係等共同意見。
第三、在定位區域整合下兩岸經貿策略方面,為化解民眾擔心國際化變成大陸化的疑慮,政府應積極擴大與各國經貿結盟,加強國際連結,除可提升民眾對自由化的信心外,也可在兩岸互動過程中,確保台灣的經濟安全。
另外,面對中國大陸經貿實力崛起,影響其他國家對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態度,政府應審慎因應、突破現狀,化解中國大陸因素等多數意見。
第四、在推動兩岸經貿協議與監督機制方面,有籲請立法院加速進行兩岸協議國會監督法制化工作等共同意見。
第五、在強化經濟自主及維護文化主體性方面,首先,擴大台灣領先優勢:為降低中國大陸磁吸效應,政府應致力人才培育,尤其是青年的國際觀與競爭力,維持台灣領先優勢。
其次,確保國人經濟權益:政府應落實檢討陸資一條龍式投資觀光業情形,嚴格把關,避免對台灣相關產業的衝擊,可考量發展「台資一條龍」,串聯台灣旅遊相關產業,強化競爭力等共同意見。
引用網址: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7280295-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