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魯爾驚豔:工業城變文化之都

魯爾驚豔:工業城變文化之都

中國時報
這次氣爆事件炸出了半世紀以來高雄與石化業糾結的無奈與悲哀,對生活在恐懼中的高雄人而言,氣爆引發的危機也帶來轉型的契機,許多市民期盼,有一天,高雄的孩子可以在「五輕遺址生態公園」裡放風箏、嬉戲,不必再擔心氣爆的威脅。
魯爾更新案將舊礦廠改建為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科學公園,原本嚴重汙染的土地,也復育為生態景觀公園,變化驚人。(曾梓峰提供)
魯爾更新案將舊礦廠改建為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科學公園,原本嚴重汙染的土地,也復育為生態景觀公園,變化驚人。(曾梓峰提供)
魯爾博物館中保存許多舊工業時期的文物,瓦斯防護面具也在其中,讓新一代年輕人有機會認識過去的歷史。(美聯社)
魯爾博物館中保存許多舊工業時期的文物,瓦斯防護面具也在其中,讓新一代年輕人有機會認識過去的歷史。(美聯社)
魯爾博物館中保存許多舊工業時期的文物。(美聯社)
魯爾博物館中保存許多舊工業時期的文物。(美聯社)
斯德哥爾摩2010被選為歐洲綠色首都,皇家港計畫是綠色城市的具體實踐。(City of Stockholm and BSK Architects提供)
斯德哥爾摩2010被選為歐洲綠色首都,皇家港計畫是綠色城市的具體實踐。(City of Stockholm and BSK Architects提供)

這次氣爆事件炸出了半世紀以來高雄與石化業糾結的無奈與悲哀,對生活在恐懼中的高雄人而言,氣爆引發的危機也帶來轉型的契機,許多市民期盼,有一天,高雄的孩子可以在「五輕遺址生態公園」裡放風箏、嬉戲,不必再擔心氣爆的威脅。

德國魯爾區是世界知名工業區轉型典範,面積廣達4千多平方公里(相當8分之1個台灣)的重工業區,從破敗荒廢的高汙染土地,轉變為生態綠地,並以新能源與創意產業,取代傳統工業,最後一座礦廠將於2018年關閉,屆時老舊工業將完全走入歷史,整個改造過程有如神話一般。

生態瀕毀滅 轉型更慎重

高雄市政府曾於2008年組團考察魯爾工業區,高雄市議員黃石龍表示,高雄市要拚轉型,明年中油五輕關廠後,魯爾經驗是極佳的參考範本。

1850年代發現高品質煤礦礦脈的魯爾區,曾是歐洲最大工業區,全盛時期有高達250座礦廠,工業產值佔德國40%。1970年代末期,魯爾區不敵新興國家廉價鋼鐵的競爭,鋼鐵廠與煤礦廠陸續關閉,大量工人失業,加上百年來重工業的汙染,生態環境瀕臨毀滅的邊緣,逼得它不得不轉型。

西法倫邦政府於1989年做了一個有遠見的決策,成立國際建築展覽公司(IBA),以10年時間用國際比圖的方式,收集民間各種提案,這個廣徵創意的作法,奠定了魯爾區轉型成功的基礎。

文化帶動改變 帶動觀光

IBA更新案重視生態環境永續,以及工業歷史文化的傳承。以杜伊斯堡(Duisburg)改造為例,當地居民希望在兩百公頃的廢地上,有一座都會景觀公園,於是,在保存既有資源原則下,廢工廠成為主題展覽館;鋼鐵廠房混凝土外牆,改造成攀岩訓練場;舊瓦斯槽變成潛水及救難訓練場;削掉一半鐵皮的廠房,也變成一個露天音樂舞台,一個個舊空間注入了新生命。

在相同概念下,礦區內許多舊廠房,陸續變身為博物館、藝廊、劇場、高級餐廳、電影製片場和工業設計展覽中心等等,大多數礦工轉行服務業。魯爾博物館前館長伯里多夫博士(Ulrich Borsdorf)表示,在「以文化帶動改變,以改變形塑文化」的口號下,魯爾區發展出新興工業文化觀光產業,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現在的魯爾居民有了新的自信,而且以舊址新生的方式為傲」,社會結構也逐漸改變,工人階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中產階級崛起。

知識動力 給居民幸福感

在保留舊工業歷史的情況下,發展出蓬勃的新工業文化,魯爾區於2010年獲選為歐洲的文化首都。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副教授曾梓峰指出,這象徵了魯爾區改造的第二階段,單純的空間改造之後,引進新產業,讓知識變成未來發展的動力,帶給居民幸福感,才夠資格稱為文化首都。

誠然,台灣要參考魯爾經驗,不應只侷限於空間的改造過程,讓魯爾區轉型的民間創意收集方式,以及改造案表現出的智慧與遠見,能夠更長遠地思考這塊土地對國家未來的意義所在,更值得深思與借鏡。

引用來源:中國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