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居安思危 全面公開災害資訊

居安思危 全面公開災害資訊

今年是921地震滿15周年,莫拉克風災屆滿5周年,台灣的創傷像是被撫平一般,對災難的恐懼稍稍減輕之際,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又再次提醒世人:天地無情。

今年是921地震滿15周年,莫拉克風災屆滿5周年,台灣的創傷像是被撫平一般,對災難的恐懼稍稍減輕之際,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又再次提醒世人:天地無情。

人們往往避談災難,以為如此就能避開災難,殊不知那是自己的短視。如在行水區蓋旅館餐廳的人們往往以為不會出事,卻不知那本來就是河走的路。沒見過、不知道,就以為沒事,正是國人欠缺防災觀念的原因。

人類力量之窮,無法控制天災,卻可降減人禍,而這端賴風險意識建立──我們必須了解,災禍與我們共存,了解災難發生的可能、做好準備、適當因應、妥善避災,便可以減少受災傷亡的機會。

因為資訊的不透明,全台灣上百家弱勢福利機構設置在災害潛勢區,因此,本專題特別強調政府資訊公開、國土規畫與社區知情權,在公部門完成災害潛勢圖、土地受力等公開的基礎上,民眾、社區與社福團體便能根據相關資訊,做好防災、救災準備。

以高雄氣爆為例,若民眾連自己城市底下鋪排管線,管線輸送的化學物質都不知情,怎能意識到災禍有發生的一天?若民眾辛苦存錢買了房子,卻不知此地是易淹水區或是土石容易滑落,甚至位在斷層帶上,不但疏於防範,更可能造成難以估計的生命財產損失。因此,我們主張政府應確實公開災害潛勢圖等相關資訊,讓民眾得以查詢,更應主動提醒民眾居家所在位置的災害風險。這個主張,在本報於北高兩市進行的民調中,也受到近8成受訪者支持。

此外,政府應改變由工程主導防災與重建人定勝天的思維,朝非工程防災計畫思考,依土地災害風險,進行國土與都市規畫,停止過度開發災害潛勢區,勿再鼓勵人口移入災害風險區,否則後果恐怕無法承擔。

20年前,阪神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便意識到,自助、互助與公助的比例是7:2:1,除了廣推「防災士」的防災人員外,還加強「活化民間防災力」、「防災造街」等計畫方向,都是透過民間組織、社區與企業共同合作連結,建立社會整體防災力基礎。在要求政府確實公開資訊、做好國土規畫、儘速通過國土規畫法同時,也應該要求自己參與並建立防災意識與防災網絡。

引用來源:中時電子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