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種食材躍上國際 紅藜驚艷
兩年一度的慢食大會─大地母親與品味沙龍博覽會(Terra Madre e Salone del Gusto)從10月23日到27日在義大利的都靈(Turin)登場。這場為期五天的盛會,集合了生產者座談、展覽攤位、義大利米其林三星主廚、食物工作坊等,還邀請到世界各地符合「好、乾淨、公平」的食物生產者,前往大會演講、座談。
台灣原味的創辦人吳美貌首度受邀演講,除了分享如何在原住民部落中,推廣、復育原生種的食材之外,也在「品味方舟(Ark of Taste)」的資料庫中,登錄了台灣原生種紅藜、紅糯米、糯小米、紫糯米等四款種子,讓台灣的特有原生種食材躍上國際舞台,並獲得保存與肯定。
台灣紅藜令人驚艷
「大地母親暨品味沙龍博覽會」是由慢食(Slow Food)協會所主辦的歐洲大型食品博覽會,涵蓋173多個國家、7000多位食物生產者共同參與,而品味方舟(Ark of Taste),更是慢食生態多樣基金會(Slow Food Biodiversity Foundation)最重要的計畫,目前已經登錄有1700多個物種、烹飪方式、食物製造過程等。
這次大會上,台灣原生種的紅藜、紅糯米、糯小米、紫糯米等四款種子躍上國際舞台,由台灣原味的創辦人吳美貌受邀分享,會場有將近20萬名關心食物、食品生產系統、食物永續發展的人士到訪。義大利慢食大學的郭梅格興奮地說:「我們這次帶去的紅、橘色藜麥,美洲、歐洲人看到了都驚呼:『好漂亮喔!』」
對於這次獲得邀請分享、登錄的台灣原生種紅藜、紅糯米、糯小米、紫糯米四種,吳美貌說,這次選擇紅藜,主要是因為藜麥在美洲、歐洲一直都受到相當的推崇,但是在台灣,還很少人認識它們。過去15年來,吳美貌一直深入台灣的原住民部落、教授有機農耕,她發現,其實紅藜、小米在部落裡都被視為很神聖、珍貴的食物,通常只有用於祭祀,或給長者、貴賓、病人、孕婦等使用。
此外,早期部落的飲食文化中,也都會搭配這些食材,又因為產量很少,所以部落裡種的紅藜,多半不會販售到市面上來。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曾經做過基因分析,發現台灣的紅藜,跟世界上其他品種的基因都不一樣,花青素含量又豐富,很值得珍藏收錄。
推動部落食材進入一般通路
走入部落這15年來,吳美貌一直嘗試想推廣紅藜,她曾找陳宇恬的集賢庇護工場合作,在過年期間製作年節產品,又試著將紅藜推廣到里仁、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等地方,但都因為產量太少,無法常態性供應,只能接洽季節性供應的可能。後來,由於里仁連鎖店需要的供應量實在太大,無法談成,但主婦聯盟在經過內部的開會協調、討論後,終於答應讓紅藜、小米、手工蔗糖等成為季節性產品販售。吳美貌說,其實只要產品賣得好,對原住民而言,就是一種肯定的回應,而透過部落的農業轉型,也可以讓台灣的環境越來越好。
這次的大地母親與品味沙龍博覽會上,包含了許多關於食物教育的講座、對談,還可以有義大利米其林三星的主廚陪同一起做菜、攤位試吃、品酒等。座談上,吳美貌分享著當初走入部落時,如何鼓勵原住民們種植在地作物、協助他們銷售、不使用除草劑、轉型成有機農業等,一切的用心與甘苦,都漸漸地讓原住民對她們從懷疑,轉變為互相信任的夥伴。
吳美貌說,部落的農業轉型,一旦有人看見他們,部落的向心力就會越來越好,而他們也對自己的部落越來越有自信。「這次我跟他們拿種子,他們都好高興喔!」吳美貌陪伴著原住民從慣行農法轉成有機,,朝向生態、生活、生計並重的方向,發展出部落的有機農園、生態體驗等活動,這段旅程中,她也看見自己的能量,原來,自己真的可以為台灣這片土地做更多。(繼續閱讀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