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專欄:只靠改善教育機會 解決不了貧富不均
風傳媒,朱敬一專欄 — 2014年11月19日
我認為,在大環境極度貧困的經濟發展初期(例如六十年前的台灣、中國大陸的內陸省份),或是在成長環境極度不利知識吸收的貧民窟、毒品泛濫 社區,許 多孩子們幾乎難有受教育的機會,那種教育機會的不平等絕對是不利於階級流動的。但是到了今天的台灣社會,幾乎任何人想念大學、想念研究所都可以念。雖然台 灣的教育頗多問題,也有「八分入學」的參差水準差異,但是若要說教育機會還是今日台灣貧富差距的重要原因,我就覺得觀察面太窄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特殊的生長環境,這些際遇與經驗當然也會影響他們的觀察。許多七十、八十幾歲的人早年在戰亂中成長,他們漂泊流離,沒有任何實體資 本之庇蔭,唯一幸運的機會就是讀書、求學,然後得以循經濟階梯向上攀爬;他們的經驗當然會得到「教育機會是社會流動最重要因素」的結論。但是這些個人經 驗,不適合作為一般性的論述,而當事人恐怕也對於不同世代年輕人的鬱卒,缺少深刻的體認。
就隨便拿幾個現實面的例子來看吧:華爾街那些金融肥貓,發財都靠壓榨訊息不對稱結構債購買者而來,金融海嘯發生後又靠黃金降落傘再撈一筆。一群肥豬 或肥貓富豪使1%高所得者佔所得份額越來越大,這跟「教育機會」有什麼關係?再看歐洲大陸的貴族、台灣社會的世家、美國那些智商不到一百也能進耶魯大學的 巨富,完全是皮凱提所描述的「財富世襲」的典型。這些家族代復一代佔盡好處,哪裡是一個鄉間孩子有機會念大學所能項背?就算教育機會均等如台灣,對於那 1%與0.1%高所得者所得份額的持續攀升,又哪裡有什麼改善?
簡言之,我認為教育機會改善是貧窮子女跨代移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教育比較能提升低出生背景者的向上機會,但是對於高所得群的財富世襲結構,卻全無扭轉能力。已經是1%階級的人比較喜歡強調教育的重要,他們不喜歡談累進稅、遺產稅、財富稅,因為後者是會讓他們「痛」的改變,而前者是與人為善的、展現愛心的、「大家一起走向光明」的,或者我用白話文說,是「解決不了貧富差距擴大問題」的。
誰會反對「擴大教育機會均等」這麼闊然大公的建議呢?當然沒有人會反對。但是改善教育機會就夠了嗎?絕對不夠。單單改善教育,能夠改變台灣或世界各國所得日益往有錢人集中的趨勢嗎?絕對不能。還有什麼該做呢?還是得回到所得稅累進、遺產稅拉高、甚至資本稅開徴。這些都是皮凱提在書中「正港」的建議,政治人物迴避不了,大富豪更迴避不了。
而且,告訴讀者一個簡單的判斷準則:有錢人反對的政策,通常是抑制財富最有效的政策。當然,抑制財富未必是好事;但是好或不好,其評估是要看成長與公平之間的整體取捨,而不是看哪位富豪或政客贊成或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