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談正義:政務官的老闆不是總統院長是人民
風傳媒 — 2015年02月05日朱敬一表示,他是在出任國科會主委的機緣下,得以跳脫傳統經濟政策總是「降息、減稅、QE、匯率」的老套,而能深入一個個產業的基本面、核心面做微觀分析。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套「科技產業的經濟觀」,他認為這正是創新經濟的核心理念。
〈跨部會協助修成營業秘密法〉
朱敬一曾向友人提起:2012年初國內如台積電、友達、聯發科等大科技公司,都有智慧財產外洩的困擾。他們經常有離職員工跳槽到其他科技公司,然後 其新任職公司過不了多久就技術突飛猛進、或是忽然茅塞頓開。這種不合常理的技術跳躍,依常理判斷恐怕是源於離職人員到新公司洩露營業秘密。在英美法系法 院,對於營業秘密洩露的審理可以有所謂discovery的制度,容許懷疑秘密被竊一方(即原告),要求涉嫌竊秘一方(即被告),揭露其新技術研發或取得 之程序。如果被告沒有辦法對諸多程序自圓其說,那麼法院當然就傾向有竊秘之實。台灣的司法實務無此制度,當然就不利於秘密被竊一方,也就便於外國的競爭對 手對我們的高科技公司上下其手。
但是,前述台灣當前的困境所涉複雜,既牽涉營業秘密法,需要行政院修法律草案送立法院三讀;也涉及法官審理案件法以及司法實務,那是司法院的職掌。任何一位科技專業背景的科技首長,幾乎不可能了解這麼複雜的司法鬥爭。
後來,幾家高科技公司法務主管聯袂拜訪朱敬一,請他幫忙修一個與國科會業務「全無瓜葛」的營業秘密法。朱本來不願意踩經濟部的線,後來因為看不下去外國人 欺負台灣科技廠商,於是在科技大樓召開「經濟部主管的營業秘密法」修法會議,經濟部、法務部、司法院代表全數在列;這恐怕是行政院有始以來第一次。不止如 此,他還把時任法務政委的羅瑩雪請來當共同主席,這又是史無前例,也因此取得法務部迅速同意。他更邀當時的科技政委張善政共同拜會司法院副院長,尋求司法 院的支持。於是,與營業秘密有關的兩個院、兩個部(經濟、法務),竟然在國科會會議室協議成案。營業秘密法於2013年元月立法院迅速三讀完成,算是創了 立法之先例。
2014年中,台積電控告梁孟松的營業秘密案件二審翻案勝訴,不能說不是得利於營業秘密法的及時修法。
〈從園區到國家,都是知識份子感情所繫〉
朱敬一在書中提及國科會任內最讓他頭痛的二林園區案。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做二林園區轉型,但他面對的是強烈抗爭,甚至有人包十輛遊覧車北上,由 執政黨彰化立委帶頭包圍國科會。當時,行政院秘書長是林益世,不但沒有幫他疏通彰化立委,甚至還給他穿了小鞋。當時,幕僚建議他申請隨扈,負責協調的副主 委賀陳弘到彰化,一直有武裝警察荷槍緊貼站在一尺旁,那是歷史性照片。這樣的壓力,這樣的「秘書長不挺、行政院長不愛、執政黨立委必欲除之而後快」的情 況,要到林益世涉貪下台,才有所改變。
最後在朱敬一親自拜訪環保署長四次之後,二林園區的轉型案終於通過,但是他也注定得罪彰化的執政黨立委。此外,在轉型環評通過之後,彰化縣長卓伯源 也想來搭便車,要把八字還沒一撇的另一個園區的汚水排放,到二林排放管路去「搭排」,朱敬一予以拒絕,為此又得向府院高層解釋再三。
諸事底定後,他對幾位朋友說,在二林園區轉型過程中,他得罪了院長、立委、秘書長、縣長,甚至是總統。不過那沒有關係,因這些人和政府首長頂多只有「職務上的拘束」,而不是康德哲學道德上的拘束。他認為,政府首長真正的老闆,不是行政院長或總統,而是台灣的土地人民。
〈談稅改當「芒刺」 卅年始終如一〉
新書中,朱敬一1/3的篇幅在批判十餘年來政府胡亂降稅之不當。他認為,廿多年來台灣降稅已經降得不像話,租稅負擔率12.6%全球第五低,只比阿 拉伯產油國高。為什麼政府老要降稅呢?部分原因是政客討好民眾,也有部分原因是企業拼壓低成本競爭不過中國大陸與越南,便要求政府以降租稅的方法幫他們再 降成本。為什麼企業拼壓低成本拼不過中、越等國呢?那沒辦法,人家土地勞工就是便宜,就如同四十年前的台灣。那台灣現在該怎麼辦呢?這就回到此書的主題: 產業要轉型。如果不思產業轉型之正路,還在降稅減稅的舊思惟裡打轉,那注定要失敗的。
朱敬一1985年返台任教,迄今已近卅年。他返台不久就碰上財政部長開徴證所稅,雖然他當時與許嘉棟、林全等人給予學理上的支持,但是終究擋不住十 幾天股票跌停板的壓力,也該他們這一群學界素人上了一課「政治經濟學」。然後,政府成立了第二次賦稅改革委員會,當時還是副教授的他與許嘉棟、林全共同擔 任研究委員。新書中第七章提到,鑑於健全財政是一切建設的基礎,他於2008年馬英九勝選之後,建議成立第三次賦稅改革委員會。
結果,雖然賦改會成立了,但是馬英九卻弄了一個非牛非馬的、完全扭曲立意的賦改會。最後,因為降遺贈稅的重大意見歧異,朱敬一與另一位資深財政學界大老陳聽安,一起辭去賦改會委員,並公開為文〈菩薩變門神〉痛斥馬政府踐踏專業與知識份子。
他當時引用余英時院士所言,政客視學者如蔽屣,學者就會讓政客不時感到「芒刺在背」。朱敬一直言,面對政府不當政策,做為知識份子扮演「芒刺」角色,他從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