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國土規劃尚須全災害類型檢視 應有專責機構

國土規劃尚須全災害類型檢視 應有專責機構

洪啟東 李永展
國土規劃應由全災害類型、而非單一災害檢視。對應全災型和韌性涉及專業知識與跨部門的學習,應有專責機構。

國土規劃尚須全災害類型檢視  應有專責機構

洪啟東(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教授)

打造韌性永續都市,台灣的特性風土文化與其他國家都不同,今天討論韌性,可惜的是疾病、稅務、資訊等政府部門都沒有參與其中。要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地方政府招商有土地變更的問題,但變更過程會遇到氣候的變遷,如何透過稅務減免及災害脆弱分析,讓人民不要住在高風險地區,避免災時動員很大資源,由環境權決定價格,保險機制也很重要。

跨部門合作包括資訊,民眾有知的權利。二○一五年美國通過「緊急計畫與社區知情權法案(EPCRA)」,地方成立緊急計畫委員會,成員包括消防、災害處理、政府、社區居民和醫護,才能做跨部門的合作、處理複合性災害。對於傳染性疾病如何監控,韌性城市中對疫情絕不能掉以輕心。

最後,國土規劃應由全災害類型、而非單一災害檢視。對應全災型和韌性涉及專業知識與跨部門的學習,應有專責機構。

 

風險地圖降尺度至縣市、鄉鎮  韌性社區串連二、三部門

李永展(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政策綱領要落實到地方氣候調適計畫,須指認出脆弱度地圖,才會有風險地圖。透過自然的暴露,社會經濟的敏感性,因而產生衝擊。衝擊存在與否,就視地方的調適能力。調適災害發生前就要介入,尤其教育局、社會局這類軟體部分,也應協助養成。山地容易有土石流,易淹水地區會淹水,若地方政府具有調適能力,於災前備妥,雖然不見得災時能派上用場,但備而不用、做好萬全準備,這就是「韌性」。

治理部分談論到政治組織的水平與垂直分工,還有一部分是非政府的層面,也就是NGO第三部門如何與政府對話,以及法令制度,都要回到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中社會經濟發展途徑的治理面向。

我一再強調,風險地圖要降尺度到各個縣市、鄉鎮,社區部分,則要第二民間企業、第三NGO部門共同協力。韌性城市中,整合、協調和執行是很重要的,建議在整個系統思考,跨部門的合作中,無論中央與地方垂直的分工合作,以及跨縣市的水平協調、北北基治理,NGO的參與在這其中都相當重要。這樣政府與民眾才能共同減低風險,強化韌性。

引用來源: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