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4反核大遊行的主要訴求為「告別核電,能源新願」,意味著在後核電時代,全民應一起面對新的能源政策,但再生能源是否真能成功取代核能?擁核、反核者顯然有不同聲音。
擁核者:台綠能規模小不穩定
核能流言終結者網站指出,由於台灣土地面積、氣候等限制,風力、太陽能及地熱等再生能源受限於規模過小且穩定性不足,此外成本也較高,因而難以作為穩定共電的基載電力。
另根據全國能源會議背景資料,所謂基載電力是指可以長時間穩定運轉、燃料供應可靠及發電成本低的電力來源,典型機組為核能及燃煤,理想佔比應介於55%至65%之間,若低於此數值則有供電危險,而在核四封存、既有3座核電廠除役的狀況下,基載電力比將降為39.2%。
反核者:政府應以綠能最大化為目標
全國行動廢核平台表示,政府應以「綠能最大化」為發展目標,透過投入發展智慧電網及調整產業結構,使再生能源成為創新動力,讓分散式的新能源經濟遍地開花。
對於「再生能源難以取代核能成為基載電力使用」一說,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則表示,國際上有許多國家喊出「再生能源大於50%」的願景,過去環保署也曾喊出2050年再生能源要達100%的願景,且台電也從未明確回應為何基載電力須介於55%至65%的評估方法,可見55%至65%的基載電力並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