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抗旱專題] 葉欣誠-水資源政策思維須歸零思考

[抗旱專題] 葉欣誠-水資源政策思維須歸零思考

葉欣誠
台灣水資源可從事實和挑戰二個角度來看。台灣先天面臨很多限制,例如地形陡峭、乾季與雨季比例懸殊;挑戰則是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旱澇越來越極端、用水量大,設施擴建不易等。

我就行政院面對旱災及中長期水資源政策來說明。

台灣水資源可從事實和挑戰二個角度來看。台灣先天面臨很多限制,例如地形陡峭、乾季與雨季比例懸殊;挑戰則是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旱澇越來越極端、用水量大,設施擴建不易等。每年老天給的水,有八十%流到海中,另外二十%流入河川、水庫和地下水。又分為三種用途:十九%民生用水、九%工業用水、七十二%農業用水。農業用水比例很大,但其實只有少量從水庫供給,這二十%的水中間有複雜的管理設施。管理的邏輯很簡單,開源、節流,從硬體到軟體都很多挑戰。

反映系統整合 促開水資源整合委員會

中長期水資源政策有二個基本原則:歸零思考和系統整合。歸零思考包括水權、水庫、產業、天災等都要做背景資料調查,還要以前瞻的角度務實看待。系統整合則是對於水資源系統本身的看法、範疇要予以界定,政策、科技、工程、教育綜合運用也非常重要。

抗旱節水行政院有三個原則。首先,水資源政策系統化。設定政策目標並瞭解限制條件;重點政策先行,例如工業再生水使用與海綿台灣。第二是節水常態化,透過教育、績效考核等方法,並以衛生安全為前提。此外,並行法規管制與經濟誘因,例如耗水費、節水器材以法規來強制等。最後是清淤最大化,這是工程、行政、財務的綜合議題。

三個原則下的實際政策,工業再生用水部分,現在生活污水回收每日三萬噸、工業廢水回收每日三十九萬噸,希望民國一百二十年能達到生活污水回收每日八十二萬噸、工業廢水回收每日五十萬噸。並將多出的回收水,做為以後工業用水增加來源。

海綿台灣政策,是整合流域綜合治理與逕流分擔、出流管制兩個概念。將進來的水留住,達到希望有水時有水,不要太多水時能排出去。

台灣整體水庫淤積情況,若以一個大碗來看,全台灣水庫原來的總容量二十八.五億立方公尺,底層淤積量八.四億立方公尺,每年增加的淤積量約二千萬立方公尺,每年可清出的量約○.○六七億立方公尺。清淤是希望維持不要更嚴重淤積。清淤最大化原則,是尋找清出淤泥放置點,必須同時考量交通與市民生活的影響。

引用來源: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