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與台灣工業4.0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05月27日大陸李克強總理3月下旬表示要提出「中國製造2025」,國務院5月8日正式提出《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具體擘畫中國大陸成為製造強國的依 據,充分展現中國大陸力爭2025年晉身製造強國之列的企圖。台灣在中國大陸這一波製造業全面升級過程中應當扮演何種角色,應及早思考。
《中 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明確提出中國大陸要在2025年成為世界製造強國,在製造業主要領域上,要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及競爭優勢,並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 體系和產業體系。第一個10年目標則是邁入製造強國之列,希望到2020年,要達成製造業資訊化水準大幅提升、掌握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降低工業汙染與 排放,以及製造業要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等4大目標;到2025年,則要做到工業化和資訊化(兩化)融合邁向新台階、重點行業汙染排放下降達成世界先進 水準、形成一批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等3大目標。
《中國製造2025》以30年為期,希望可以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可以說是相當了解中國大陸在成為製造強國的過程,仍有許多挑戰與困難。從上述10年要做的重點工作可以看出,中國大陸製造大國要成為製造強國的關鍵有二,第一個是掌握關鍵技術,第二則是提升品質。
《中國製造2025》戰略重點首要提出要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並以建構工業技術研究基地、推出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工程、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等戰略,另外也提到要加強品質品牌建設,基本上都點到掌握技術及提升品質兩大關鍵。
中 國大陸靠著廉價勞力吸引台商及外資進駐,順利成為製造大國,在這過程引進資金與技術,然而要進一步成為製造強國,則有賴於中國大陸技術再次全面升級。技術 升級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除了自身潛心研發之外,與國際企業合作引進技術,仍是較為快速的方法。因此,提高中國大陸製造業國際合作的比重,藉由技術合作 及交換掌握關鍵技術,才是真正成功與否的關鍵。
從當前中國大陸積極提出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連結歐亞大陸的策略觀察,中國大陸引進歐洲國家先 進技術的可能性最高,且以德國為最適合及最有可能的技術合作對象。因此,我們看到《中國製造2025》仿造德國工業4.0方式撰擬,歐洲國家也積極支持亞 投行,未來透過歐亞大陸之間的加強技術合作及分享資源,將提升《中國製造2025》成功的機率。
在中國大陸這一波所推動的一連串結合歐亞優勢的戰略中,極有可能影響兩岸產業分工結構及當前技術差異,台灣產業倘若不同步追求技術升級及品質提升,絕對會在這一波中國大陸產業升級的過程中被淘汰殆盡。
因此,除了在兩岸產業合作平台上嚴肅面對並討論之外,台灣應當強化產業科技水準。首先,產業及台商一定要認清產業升級及提升品質的重要性,而政府亦應正視此波台商及台灣企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嚴峻挑戰,擴大台灣工業4.0的戰略目標,落實台灣產業升級。
其 次,台灣應當將《中國製造2025》列入明年全國科技技術第十次會議中討論並提出因應之道,找出《中國製造2025》中的台灣的商機。舉例而言,《中國製 造2025》積極推動綠色製造,中國大陸最近也逐漸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如果台灣能加入中國大陸的能源科技產業革命,透過綠色能源建構台灣產業發展的新引 擎,不但可以帶給台灣綠色生活型態,亦可帶動兩岸綠能產業合作契機。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大陸未來產業升級的旗艦計畫,固然具有先進 技術的歐洲國家會覺得這是一個契機,對於亞太周遭國家而言,事實上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因此,中國大陸如何讓自己的崛起能做到區域共榮,是必須思考的問 題。台商是一個指標,倘若可在中國大陸成製造強國之際,同步拉升台商及台灣企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關鍵角色,而非在固有訂單中競爭廝殺,並以增量改革的理 念,釋出一帶一路中台商及東協國家可以參與的基礎建設,將有助於中國大陸在這一波產業升級過程中,成為一個以仁為念、有容乃大的製造強國。
引用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1059-2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