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M2.5汙染已爆表 沒有新產業設置空間
6月10日,由台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台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從褐色到綠色:難題?雙贏?談:中科基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沙龍上,以中部科學園區歷次擴大與大肚基地為範疇,邀請產官學界就未來總量管制、科學園區環境影響評估等議題交換意見。
從事PM2.5研究近20年,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中部PM2.5早已超量,任何新產業都應把舊污染減量後才能進行,若沒做配套更不應貿然開發。
台大前副校長、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趙永茂為此沙龍致詞開場。攝影:黃小玲 |
產業發展應有配套減污 避免增加PM2.5
2015年5月26日世衛組織通過空污決議文,認定PM2.5是一級致癌物,沒有安全劑量,恐造成全球370萬人死亡,其中8成為中風跟心血管疾病,其次為肺病、肺癌,再來是造成氣喘。
而台灣中部PM2.5總量已破表,但新產業開發仍未將管制空污量納入考量。詹長權回想,他曾寫下一篇文章給每位環評委員看,指出任一種新產業都應把舊污染減量後,才能開發,若沒配套更不應貿然開發。
但遺憾的是,環評委員並未採納他的意見。詹長權認為,顯然在民主程序或專家政治裡存在某些問題。在21世紀面臨的所有問題都需跨領域合作跟思考,如果各自堅持自己的本位,很難看出問題癥結。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以專業來提醒國內問題和國際走向。攝影:黃小玲 |
低碳社會為國際趨勢 燃煤火力發電應及早準備因應方式
21世紀結束後,國際趨勢為朝「無碳經濟」發展,所有含碳物都要存放在地表以下,不再去使用,人類才能避免2℃增溫的可能性。
為了達成此目標,詹長權表示,七大工業國於2015年6月9日在德國阿爾卑斯山下進行重要決議,今年12月的巴黎氣候大會(COP21)中,可能訂定繼《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後的全球減碳決議,同意管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低碳社會」。
他透露,國內空污重大污染源來自北部汽機車排放廢氣、中部的工業和火力發電廠,以及台電和台塑企業兩大用煤來源。因此台灣對燃煤使用也應及早擬訂對策。
以台積電於大肚山設廠來看,其將增加台中燃煤火力發電廠11%的發電量,所產生的二氧化碳、PM2.5對整個中部地區、全台灣衝擊頗大。這樣的開發案除了顯示台灣偏離國際低碳目標軌道,也牽涉各家燃煤火力發電廠可否繼續使用的問題。
粒狀污染傳遞無分界 空污減量重監測
而對空污問題,政府怎麼看?又打算如何因應?環保署主秘謝燕儒表示,揮發性有機物、粒狀污染物及氣候變遷會影響空氣品質,尤其粒狀污染物污染狀況越來越複雜,雖逐漸改善但難監測,成效緩慢。
他指出,很多重大開發案聚集在中部,確實增加了環境負荷。另外氣候變遷也可能使空污成因變複雜。以發生在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風災為例,因風災前發生地震,致粉末增加,風災後兩個月他在濁水溪西螺大橋上目視,仍是整片霧茫茫。
謝燕儒表示,環署一直在改善空氣品質,但真正監測PM2.5從2006年才開始,至今不到10年。2009年請學者研究與人體健康風險為主的空氣品質標準;2011年反國光石化餐會中,環團要求於2012年訂定空氣品質標準。
而環署依世衛組織建議,決定以15微克/立方公尺(μg/m3)為全國平均值,並參考美國、日本標準,定下10年長期目標,但改善空品的挑戰包含火力發電廠、中鋼、石化業、零件公司、柴油車、汽機車等排放,所以後續監測相當重要,會設置監測站和員工監測來比對標準。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任秘書謝燕儒提出很多空污減量的觀點,並會努力持續監測減污的成效。攝影:黃小玲 |
環署:人力、法規待加強 監督空污資訊全公開
謝燕儒指出,環署總人數不到1,000人,包括督察大隊幾百人,每局處大約30幾位,空保處正式聘用僅39人,須克服人力不足問題。以往《水污染防治法》、《空氣污染防治法》、《廢棄物清理法》皆產生污染後才來補救,設計上屬末端管理,要求污染方依法,在機制上有效能但不夠好。
他進一步解釋,《空氣污染防治法》中的防治區指的是縣市,且要提出空污防治計畫書,須縣市首長簽名、公告並對民眾負責。照理說空污可區域治理,卻牽涉區域相連通的問題。防治區裡的事業還有權利義務之別,空污費費率也因防治區級別不同有差異。
現階段總量管制有排放權交易跟抵免的做法,卻只能算是減「量」管制,而「濃度」得靠後續監測分析才能瞭解,未來也要規畫研究如何降低影響人民健康風險。
而行政院已採「Open Data」的方式,各部會目前已公開200項資料,行政院要求增至500項,謝燕儒認為,這些申報數據若能全部公告透明化,讓全民齊監督,整治空污成效會更好。
汽機車污染源棘手 減少空污全民有責
謝燕儒建議,空污的解決方法可藉由「總量管制」建立交易制度,持續減量到一定程度後,可保留、交易或拍賣超過減量標準的額度,變成一種經濟工具。想設新廠或擴廠的企業主,須取得減量額度或提出減量作為。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者付費」,例如台積電使用台中火力發電廠11%電力,但發電造成的空污風險卻由全國承擔。他認為台積電應出資成立綠電、收購老舊二行程機車、補助柴油機車等方式來進行補償。
而台灣較令人頭痛的問題是汽機車,幾乎人人都有一輛,平均車齡又比歐美長,車齡越長排氣越差。汰舊換新也是一種減污的行動,否則因為一時的節省,卻換得一輩子的健康危害,得不償失。
他認為立即有效改善都市空品的方法為:全面規劃腳踏車道、改電動公車、禁止機車進入都市。不過政策決定需多面向全盤考量,想施行仍有一段路要走。
註:世衛組織標準是每立方公尺的空氣中10微克(μg/m3),真正做風險評估標準是7.5微克/立方公尺(μg/m3),台灣從火焰山以南PM2.5數值約30至40微克/立方公尺(μ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