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嘆公宅:中央不願做、地方不想做、民間做不來
王彥喬 — 2015年08月11日為何中央政府會在公共住宅中缺席?德明財經科大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花敬群,解釋台灣《住宅法》中,中央政府職權弱化的原因在於「出租公宅是燙手山芋」。他講到立法當年,中央政府的態度極度消極,因此,法律中可見以「民間興辦」為主,「地方政府」為輔,中央政府則完全卸責,構成今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口中「中央政府沒有把公宅當成重要的事在處理」的實情。
花敬群認為,2011年的《住宅法》訂定,是中央政府態度極度消極、怠惰的結果,因為「出租公宅是燙手山芋」,背後的思考邏輯是公宅需要經營、維護、管理,對政府來說非常麻煩、爭議也多,故乾脆讓中央政府的角色消失。花敬群還提到,新北市府推出便宜銷售的青年住宅、合宜住宅,也是逃避政府作為只租不售公宅主持人的應有角色。
花敬群表示,公共住宅除非能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否則不應當由民間來做,因為利潤低,也容易產生勾結、圖利等弊端,以致出現當前地方政府不想做、民間又做不來的困境,「台灣的公宅模式並未找到出路」,花敬群這樣認為。
適逢總統大選,花敬群也認為,各總統候選人應該對中央政府在公宅的角色給予更明確的定位。短期內,中央應帶著地方政府尋找可複製的公宅成功模式,甚至協助財政狀況不佳的地方政府,如苗栗縣、雲林縣等,擔負更多中央母親的角色;長期而言,還是要修改《住宅法》,提升中央政府在公宅政策中的角色,同時推動租屋市場法制化、完善化,因為公宅與一般租屋市場,就是高房價社會中,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的「雙引擎」。
對於中央政府應不應該介入?前市長郝龍斌時期的副市長、現任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的張金鶚表示,中央的力量進入是應該的,最主要能提供土地取得的協助,但他認為,也應該思考多方合作的可能性,多加入民間的力量。
張金鶚也認同台灣當前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公宅模式供複製,但他認為,地方政府不應該只想著要蓋房子、衝住宅量,還是應該由地方政府主導,有全盤的規劃、整體的想法後,中央才可以加入談判。
中央公宅政策真空 台北孤軍奮戰
台北市長柯文哲及其團隊上任後,積極關注「台北居、大不易」問題,推出的8年5萬戶公共住宅政策,眾所矚目。藉著本月前往南韓光州世大運接旗,柯文哲特別率領市府公宅推手們,考察南韓26年的公宅政策經驗。當中令柯P感觸最深的,要算是台灣中央政府在公共住宅政策中的「真空化」,讓北市在推動公宅時「孤軍奮戰」。副市長林欽榮接受專訪時,呼籲總統候選人們,應當以中央政府的高度支持公宅政策、展現態度。
柯文哲市府團隊入住南韓首爾市牛眠社區的公宅,面對媒體,柯P特別有感而發,認為台灣的中央政府沒有把公宅當成重要的事在處理,往往只有地方政府單打獨鬥,林欽榮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強調「台北市是孤軍奮戰」。
林欽榮說,台灣在1975年制定公布的《國民住宅條例》,到了2011年由《住宅法》取代,法規的轉換合理化了一個在公共住宅上沒有責任的「中央政府」,但首都居住的需求不曾減少,土地價格提高,沒有國宅供給的結果,導致首都產生這麼大的居住困難,形同「法律削弱了弱勢與年輕人的居住權益」。
翻開《住宅法》解讀條文,當中的第2條,明確地將「社會住宅之規劃、興辦、獎勵及管理」納入地方政府的權責範圍;第6條定出了由地方政府蓋宅前,自行邀集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第7條地方政府自籌住宅基金等。後續一系列與中央政府無關的法條,都讓中央政府在公共住宅政策上想當然爾的「真空化」。
林欽榮表示,缺少了中央的上位支持計劃,台北市政府就連要取得蓋宅的土地都要東買西借,但南韓地方政府在土地取得上,直接有法律的保障,去除土地取得的阻礙。此外,台北市沒有中央任何的基金補助,只能自己籌募住宅基金,致現在可動用的現金只有85億,對於要蓋上萬戶的公宅目標,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台灣就因為這樣一部法律,失去了以國家高度為住宅需求提供援助的可能。
台灣的現行做法,與南韓的做法相對照後,讓柯文哲對此趟南韓行頗為震撼,來看看韓國是怎麼做的。
南韓約有5000萬人口,有以國家高度關心公宅政策的作為。自1989年成立的南韓首爾市SH公社(Seoul Housing Public Corporation)擁有台幣2000多億的股份資本,內有700多名人力,設定長期要蓋200萬戶的公宅目標,由中央的土地與房屋LH(Land & Housing)部門(相當於內政部營建署)負責興建160萬戶,首爾市只負責1/5,也就是40萬戶的公宅量。
首爾市的公宅以年平均蓋1萬戶的速度增加,今日的首爾,已經有23萬戶,市長朴元淳為了持續達成這個目標,喊出4年內提供8萬戶的口號。相較台灣,就缺乏全國通令的公宅戶數大佈局。
此外,「財源」始終是推動公宅初期最令北市府感到困擾的,也是柯文哲最關心的,而這也是外界抱怨為何台北的公宅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因為「自償性」一直是勒住地方政府推動公宅的枷鎖。
南韓公宅的錢哪來呢?南韓擁有中央政府支撐的全國性公宅政策,因此,財源除了有入住者的租金收入、首爾市政府自行出資、民間銀行貸款、發行公債等,更有來自中央政府由上而下的輔助金、住宅基金支應,在資金調度上更靈活地支應公宅的巨額興建費,以及後續的管理維護等。反觀台灣,得全數自籌,缺少以國家格局調節公共財務的可能。
此外,由於南韓的公宅數量龐大,可以嘗試各種公宅管理的可能,包括出售、不出售;有不同族群居住社區型態:老年人、家族、青年、女性、大學生等,構成多元樣態的出租模式,並從中測試入住者的需求。這些都是台灣在推動公宅時缺乏的經驗。
林欽榮呼籲2016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重視國民居住問題,他表示,公宅這件事不只是台北的問題,是大台北、北部首都圈的北北基桃得共同面對的,必須要一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