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地熱發電案 環評初審三度闖關受挫
引深層地熱 高成炎盼取代核能
高成炎團隊擬在宜蘭利澤工業區開發的「利澤地熱電廠」,佔地共有0.49公頃,不過因為鑽井路線將途經正對面的宜蘭縣環保局地底,因此蘭陽地熱公司向環保署送環評開發案時,也將環保局1公頃的土地也納入環評範圍。
蘭陽地熱公司計畫該地熱電廠10年內便可建立出101MW的發電容量,目前能源局已同意他們可先挖掘1口1MW以及1口10MW的試驗井,不過高成炎不希望這僅是試驗,而是真的能夠發電,逐步取代台灣對核能的依賴,因此決定投資100億,以開發案形式向環保署提出環評申請。
上次環評初審 鑽井技術與公安就曾引發爭論
其實利澤地熱電廠一案在7月2日二度闖關環評初審時,環評委員便曾質疑後續鑽井工程恐引發公安問題,高成炎今天於是將鑽井顧問王偉民、張明富、陳家駿通通找來,試圖解釋鑽井工程的安全性。
高成炎團隊擬先挖掘的第1口1MW的測試井大約5公里深,後續10MW的斜井,則是會挖掘5公里深後,再看井底溫度決定轉18度或25度朝東方海底斜挖6公里。對此,與會專家質疑,世界紀錄最深的井不過12公里,蘭陽地熱如何確定台灣的鑽井技術沒有問題?
另外,也有環評委員擔心,蘭陽團隊要挖這麼深,引用的地質報告卻都是淺層資料,讓人無法信服究竟發生重大災害、大規模地震時,地熱井不會變形、斷裂?
高成炎則解釋,公司採用的CEEG(迴路熱能收集)工法,是在地層插進一根底部封口的管子,再藉由地表外套管加壓注水,獲得岩層熱量而產生蒸氣發電;其研究員解釋,該管的材質採用鑽石油、天然氣的N80套管可承受的降伏應力最低為555Mpa,是921大地震產生的強度應力的百倍之上,管子很難會有破裂的問題。
工程師:鑽探淺層比深層危險
工程師王偉民進一步解釋到,即便真的發生管線破裂,依工法看來,頂多是水流出,並不會有蒸汽噴發的問題,如果真得碰到斷層錯動,就是廢井而已,他直言,深層的地質大多是完整的基岩,就風險上來說,淺層鑽井的風險會比深層來的大。
不過部份與會的環評委員擔心,因為高成炎團隊提不出鑽探範圍的地質結構、岩層特性等資料,實在很難做出開發與否判斷,甚至有委員直言,受到開發案周遭許多人的壓力,很難審查。
立委提議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地質
在各方人馬就地質問題展開辯駁下,立委田秋堇提議,或許可針對地質和鑽探問題召開專家會議,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最後在環評委員不知該將此案送進二階環評好,還是補正後再審即可,專案小組做出併提兩項建議結論給委員會。
高成炎氣憤表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要求地熱發電廠要做深鑽井地質探查,這就像「你告訴醫生肚子怪怪的,醫生幫你照超音波,你無法放心還要做切片是一樣荒謬」,他也直言,如果該案最後進大會真的要送二階,那麼他將會撤案,重送一個250MW的地熱開發計畫,他計算過,利澤那塊土地可開發的地熱容量有這樣的潛力,而且發電量變大變可攤提電廠的成本,投資的金額也相對可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