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嚴審農地種電 業者資金被卡20億 立委關切

嚴審農地種電 業者資金被卡20億 立委關切

近年農地種電亂象叢生,中南部出現許多「假種田、真發電」的光電大棚,地方政府加強稽察,卻引發光電業者反彈,要求農委會告知「到底要怎麼種才合法」,立法委員陳節如昨日召開座談會,農委會透露,未來擬規定光電業者在農業設施覆蓋太陽能板後,須維持基本透光度、作物生產量,預計邀請產官學專家組成委員會,找出適合結合光電的作物和經營樣態。

不過農委會企劃處長曹紹輝坦言,做試驗至少要一年,光電業者應優先考慮禽畜場、環控溫室以及嚴重地層下陷區等較無爭議的地方,不要使用台灣優良農地。

假農業真種電猖獗 雲林95%案件都不合規定

最近台灣許多鄉鎮出現「萬年菇」,這可不是什麼新的菇類品種,而是光電業者為了製造「農業經營」事實,隨意在光電板底下放幾個太空包養菇,每次地方政府稽查時,怎麼看都是同樣的菇包。

許多農地種電業者為符合農用事實,在光電大棚下擺香菇太空包應付稽查。農地種電業者為符合農用事實,在光電大棚下擺香菇包應付稽查。

農委會為了配合行政院綠能政策,前年修改〈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放寬在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的農業生產設施,可以申設附屬綠能設施,且面積不受限,但必須結合農業經營。

農業生產設施指的是溫室、網室等,理應是為了協助農業經營而蓋,因此開放在溫網室附設太陽能板,理論上不能影響作物生長。

但許多不肖業者卻掛羊頭賣狗肉,佔據台灣優良農地,覆上滿滿的太陽能板,底下植物根本照不到光,形成「太陽光電設施附屬農業生產」的亂象。

農委會發現苗頭不對,今年要求全面清查,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未明的情況下,只能先暫緩審查,不過許多業者早已生米煮成熟飯,興建完成,甚至開始發電。

通過農地種電案件最多的雲林縣政府坦言,除了比較沒爭議的禽畜場屋頂,其餘95%的溫網室、菇寮節和光電板,都只管發電,沒有積極經營農業或荒廢。

但昨天出席座談的光電業者大聲喊冤,綠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壽明驊表示,公司已經開發智能追蹤裝置,在作物生長特別需光時,可以調整太陽能板方向,完全不遮光,且新型的加強結構網室,成本僅現有錏管網室三分之一,不使用後也很容易撤除。

「太陽能發電和農業可以共生共存,希望農委會定出遊戲規則,不要讓市場上的劣幣驅逐良幣,」壽明驊說。

太陽能板下種什麼?農委會擬召開委員會訂標準

昨天座談會上,光電業者、地方政府和農委會,針對何謂「農業經營」有許多交鋒,業者除了強調,現有科技早就能克服光照度不足及不均的問題,還出示在雲林做的實驗數據,顯示光電板底下不同位置的光照,在遮蔽率約50%的前提下,照度平均約54%,可以種低、中照度的作物,例如萵苣、甘藍等等。希望以科學數據說服農政單位,也表達業者有認真實驗的決心。

許多農地種電業者為符合農用事實,在光電大棚下擺香菇太空包應付稽查。農業研究人員曾親自勘查某處追日型光電農業場,發現日照遮蔽範圍仍大。

不過嘉義縣政府農務科長李秋瑩曾實地勘察,發現雖然最新型的追日型太陽能板可變換角度,但仍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日照比例只是迷思,且植物長葉、開花都需要不同的光照,目前地方政府沒有能力一一審核,希望農委會底下的試驗場和研究單位可以協助,先針對既有已經蓋好但沒有作農業生產的業者溝通,做示範場、試驗,提出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結果。

農委會企劃處長曹紹徽也舉例反駁業者說法,農政單位曾試驗用傳統網室遮陰萵苣三天,產量就降三成,「更何況是不均的光電板,而且一設就是整個產期」。他坦言,農業單位較不熟悉新形態的光電板溫網室,「還沒有雙贏的方向」。

農委會目前已經挑選幾項蔬菜、菇類,著手制定光電板底下的農業經營標準,例如作物生產量、透光度、光照均勻度等。座談會上,許多業者要求試驗時納入業者,農委會也從善如流允諾,未來將召開產官學組成的委員會,制定不同蔬菜的標準。

農委會建議業者先找禽畜場、嚴重地層下陷區種電

為求嚴謹,曹紹徽認為,針對太陽能底下的作物生長試驗,時間至少要一年才夠嚴謹,「短期內無法解決現有問題」,至於強日照的瓜果、花卉、糧食作物,更是想都不用想。

立法委員陳節如國會辦公室昨天應光電業者要求召集中央與地方農政官員,研討農地種電規範。立法委員陳節如國會辦公室昨天應光電業者要求召集中央與地方農政官員,研討農地種電規範。

光電板下種菜顯然還有段路要走,包括雲林縣政府、嘉義縣政府和農委會,都呼籲業者找畜禽場或環控溫室,做屋頂型的太陽能板,也可使用農委會在兩週前公告的「不利耕作之農業用地」、「黃金廊道」部分範圍,多半是嚴重地層下陷區。

農委會希望讓業者集中在嚴重地層下陷區種電,但部會間的協調還沒完全到位,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博文抱怨,現在空有土地,台電饋線卻不足,想搭太陽能板也沒辦法,曹紹徽當場保證,已經送交相關區位資料,請台電評估設置饋線,希望光電業者別使用台灣優良農地,避免造成爭議。

現有違法業者改種黑木耳,價格恐崩盤

除了新蓋的光電大棚,目前沒有結合農業經營的光電業者,在先前法令不完備的狀況下,許多連一點縫隙都不留,屋頂鋪滿太陽能板,出席座談會的業者和曹紹徽都認為,大規模違法若要解套,唯一機會是種不需精密環控設備的木耳、菇類,但如果全種黑木耳,恐怕會引起產銷失衡、價格崩盤,需要一步一步解決問題。

昨天座談會的氣氛尚稱平和,最後卻擦出一點小火花。有光電業者指出,在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政府單位前後命令不一,又無明確規範,讓業者無所適從,總共卡了20億資金。

李秋瑩直言,一開始的法規本就規定,綠能必須結合農業經營,目前只是事後查核,沒要求要重審,業者若合法根本不會有問題;曹紹徽也說,「地方政府已經非常仁慈,沒有直接撤銷許可」,就是希望讓業者改善,如果業者動都不動,就「一定得要處理」。

引用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