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安全的新變數
蘇起 — 2015年10月13日當前台灣的論政情況大概只有「真空」兩字可以形容。兩大政黨對於國家未來可能面對的大事幾乎完全「不看、不聽、不想」。過去思想敏銳、言論澎湃的綠營菁英現在已經明顯定於一尊,為了避免犯錯,紛紛迴避重大政策的討論。而藍營士氣普遍低迷,多數人雖有想法,卻好似根本提不起精神參與公開論辯。這使得最近兩件與台灣安全直接相關的重大消息,竟然遭到漠視。
第一件是九月中旬美國華府智庫舉辦的台灣研討會。應邀午餐演講的是美國公認「台灣通」的任雪麗教授(Shelley Rigger)。她指出兩個新狀態正在進行。其中之一就是北京是否開始對台灣感到絕望,覺得在統獨問題上「時間不在中國這邊」而「不作為的風險將高於作為的風險」。她指出台灣民眾的「台灣人(非中國人)認同」已經上升到六成。民調還顯示,假設沒有戰爭風險,已有高達八成的台灣民眾支持獨立;即使有戰爭風險,支持獨立的人竟也有百分之卅至卅五。另一個就是中國大陸的內外問題是否嚴重到北京必須訴諸民族主義,借助對外動作來轉移人民注意力的地步。她擔心這兩個進行中的狀態會使台海危機提早出現。
第二件是美國的著名智庫蘭德(RAND)公司在習近平主席訪美前一星期發表受美國空軍委託、由十四位專家執筆、長達四百頁的報告「美中軍事記分卡」(The US-China Military Scorecard)。它依據台海與南海的美中軍力對比,設定一九九六、二○○三、二○一○及二○一七年為切入點,針對美中互攻空軍基地、各自空優、互攻海上艦隊、各自太空作戰、網路作戰等九項可能的衝突方式(排除核戰),進行模擬推演,試圖找出何者在何領域較有勝算。
在台海部分,一九九六及二○○三年的各項對比絕對有利於美國。二○一○年,美國仍有四項優勢,其餘五項已與中共平分秋色。二○一七年,美國優勢只剩三項(網路作戰、打擊中共艦隊、及飛彈攻擊中共基地),與中共平手四項(各自空優、各自太空作戰),但對台灣最關鍵的兩項,美國卻都落居下風。
重中之重是美國的航空母艦群。根據該報告的推演,由於中共反艦導彈、巡弋飛彈、潛艦及偵測能力的大幅提升,所以「成本高、乘員多、象徵意義大」的航空母艦在「衝突初始的幾個星期內」將明顯居於劣勢,最好退居中共飛彈射程(即兩千公里)以外的海域。因此它協防台灣(離大陸僅一六○公里)的力量將大幅減弱。
另一個美軍劣勢就是空軍基地的脆弱性。中共飛彈現已精準到誤差只有五公尺的程度,很可能迫使區域內的美軍基地「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都不能起飛作戰。
對許多緬懷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時美國航母馳援的人來說,蘭德描繪的上述畫面一定非常刺眼,但它卻是冷酷的現實。它最直接的軍事意涵是,台灣不少人過去、甚至現在都還深信不疑的「中共不會打」、「美國必來救」的兩項假定,必須重新評估。如果無視於這個新常態,繼續把過時的假定作為向支持者宣傳甚至制定政策的基礎,恐怕不只台海沒有和平,而且台灣沒有安全。
同樣重要的是它的政治意涵。因美中在東亞的軍力已在伯仲之間,兩者又都是核武持有國,所以雙方第一要務都是避免衝突。以南海為例,美國針對中共的主權主張及填海造礁已多次嚴詞撻伐甚至出動軍機示威。但美國官方也公開承認,自習近平上任後的三年內美機就不曾進入中共所佔島礁的十二浬(即領海)內,也就是不以實際行動挑戰中共的主權主張。根據蘭德的上述研究,美國在南海的軍力仍較中共略佔優勢(即九項有五項領先,四項平手)。即使如此,美國在南海依然深自克制,避免與中共直接衝突。那麼在北京實力及意志力都更堅強的台海地區,美國怎願為台灣而甘冒與中共對撞的危險?
所以台灣必須減少對外力的過度心理依賴,積極負起自身安全的責任。其中軍事防衛的角色固然重要,政治智慧的成分恐怕更要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