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陳添枝:血汗服務業 拖累台灣

陳添枝:血汗服務業 拖累台灣

陳碧芬
我國經濟深陷成長動能弱化,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昨(30)日指出,占台灣GDP近七成的服務業,工作最辛苦、薪資最低,根本就是「血汗服務業」,服務業發展受限等問題若不想辦法突破,台灣經濟不會變好。

以《健全台灣經濟長期發展》為主題的「王作榮教授紀念研討會」昨日舉行,由王作榮范馨香伉儷文教基金會安排12位國內經濟學家,針對台灣產業人力資源困境及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兩大議題作深入探討,並邀前台大校長孫震開幕致詞,與會人士超過500名,創下近期來經濟會議最熱烈參與的新紀錄。

陳添枝分析,最能提供就業機會的娛樂休閒、住宿餐飲、教育服務、美容美髮等,以今年7月的官方數據顯示,平均月薪低於台幣3萬5千元,甚至有低到2萬2千餘元,國內服務業發展多年來出現最大的問題─低薪服務業拚命成長,高薪服務業沒有成長,「銀行分行家數和7-11一樣多,怎麼期待行員的薪水會增加?」

「國內服務業結構變化只有劣化,沒有優化」,他強調,服務業沒有產業政策,經濟相關部會似乎事不關己,於是在投資不足、創新不足、規模不足的三大因素下,服務業陷入勞動生產力低迷,薪資當然無法提升。

中研院經濟所長簡錦漢亦研究發現,1991~2014年之間,台灣GDP成長率翻了一倍,薪資部分卻僅成長20%,服務業更慘,薪資成長才10%多些,低薪在服務業特別明顯,就工作別的人數來看,成長最多是主管職,次多是非技術員工,如銷售事務員,人數成長最少的是專業跟技術人員。

簡錦漢指出,主管職雖然薪資高,實際上薪資成長率沒有特別突出,和一般人員一樣,而非技術人員的薪資成長幾乎是零,都是「low paid job」.由於物價與薪資存在亦步亦趨的趨勢,台灣實證是每增加1個百分點的通膨,實質薪資就會增加,反之亦然,「台灣物價較鄰國實在偏低,薪資也提升不上去」,導致消費需求及動能長期疲弱,經濟成長不可能有表現。

陳添枝表示,要改變服務業血汗生態,必須在設備投資、新技術引進和創新的同時,要有足夠的規模化,台灣因為內部市場小,服務業走向國際化是取得規模經濟的必要手段,雖然比製造業國際化更困難,國內廠商仍有許多成功案例,以「品質」優勢取代價格條件,也排除低價服務,開創服務業出口。

引用來源:工商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