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廢證所稅 朝野政客連塊遮羞布都不要了!

廢證所稅 朝野政客連塊遮羞布都不要了!

風傳媒
台灣的所得稅有超過7成來自薪資所得,這個比例遠高於其它國家的5成左右,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市與股市的資本利得稅幾乎不必繳稅,而資本利得稅往往是富人重要的所得來源。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下,對股市與房市的資本利得課稅絕對有其必要。

原本,台灣還有一個「不像證所稅」的證所稅─雖有其名卻無實,但好歹用來表示台灣還是對股市的資本利得課稅,實踐租稅公平。但這一次,朝野政客聯手,連這塊用了3年多的「遮羞布」都不要了,直接廢除,赤裸裸的向富人及大戶交心、屈服。

台灣的所得稅有超過7成來自薪資所得,這個比例遠高於其它國家的5成左右,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市與股市的資本利得稅幾乎不必繳稅,而資本利得稅往往是富人重要的所得來源。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下,對股市與房市的資本利得課稅絕對有其必要。

就是在此氛圍下,2012年3月的財政健全小組提出開徵證所稅,當時的財政部長劉憶如積極推動,在4月底就通過行政院版本並送立法院。期間立法院的協調與修改過鉅,劉憶如認為「本人在政策理念上無法認同」而辭職,接任的張盛和在「先求有再求好」的想法下,7月2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證所稅法案,8月8日公告實施。

這是一個極度限縮、處處設限、力求把課稅範圍縮小到最極致的證所稅版本,事實上大部份人都不會被課到稅,因而被譏為「不像證所稅」的證所稅。但即使如此,那些富人、大戶仍必欲去之而後快。2013、2014年,尚未全面實施的證所稅就已被二修三修,原本今年該上路的大戶條款更被延後到2018年才實施。

但趁著大選當前,券商極力運作、加上朝野政黨的配合─在野黨雖然提出不同方案,但其意亦在廢證所稅;對國民黨的動員表決,顯然也未拿出過去強力抗爭的手段,倒顯得一付「你半推半就,我又驚又喜」的模樣。就這樣,這個出世3年多、尚未正式而全面實施的證所稅就此夭折,走入歷史了。

朝野廢證所稅的主要理由是認為此制導致台股成交量減少、同時難以上漲。這並非事實,因為證所稅制存在時,台股也曾飆破萬點、成交量超過1500億。大部份先進國家都有課徵證所稅,稅率有高到35%、也有低到15-20%,但沒那個股市因此萎縮崩盤,股市照常健康發展。

台股會有所謂「受證所稅因素干擾」,其實完全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政府態度搖擺、立委與券商聯手,讓證所稅制度一直處於變動搖擺中,市場因而受干擾。正式廢除證所稅後,台股就看回不回、直奔萬點嗎?大概不會那麼「美」吧,頂多有幾天慶祝行情,但最後還是回歸經濟基本面與企業獲利面,追隨國際市場起伏。但原本要以課股市資本利得稅縮小貧富差距的希望,就此一去不復返。未來台灣不可能再有一個政客、政府,敢於再提出證所稅。

專研貧富差距問題的英國經濟學家阿特金森曾提到「在公平與效率之間作取捨」,如果某個政策能提升效率、增加整體社會利益,傳統的經濟學認為這就是一個好的政策。但大家都忘了問:是增加誰的福利?是富人、權力者,還是窮人、弱勢者?而這個問題才往往是關鍵。

當朝野政客都說廢證所稅可鼓勵台股上漲、放大成交量、投資獲利增加─即使事實如此,但大家都忘了問:最後是誰受惠獲利?原本的證所稅,散戶本來就不會被課到稅,只有大戶才要課稅;而股市中大部份贏家都是大戶、法人而非散戶。所以,廢證所稅到底誰占了便宜,答案應該非常清楚。

朝野政黨都樂於支持如此赤裸裸有利富人大戶的議案,而台灣社會與民眾似乎也「樂觀其成」,以後就甭再談、再怨貧富不均、所得差距了。

引用來源:風傳媒主筆室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