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速通過貨貿 對抗經濟逆境
林建甫 — 2015年12月11日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第十二輪談判上月廿六日完成,此次談判針對市場開放降稅安排、特別原產地規定、技術性貿易障礙、貿易救濟等議題已有重大進展。第十三輪談判也將於年底進行。我們應力拚盡快完成簽署,以對抗目前逆境。
大陸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占比幾達四成。檢視ECFA已生效之早收清單內容中,僅涵蓋五三九項貿易商品,目前雖然是零關稅。但還有高達八十五%項目數的產品,需面對大陸的高關稅,尤其是紡織成衣等傳統產業。
以鞋子為例,目前面對大陸平均為十六.八%的關稅,影響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透過貨貿協議的簽署,如關稅取消後,對產品行銷大陸將更有幫助。而且這不只是針對主力等出口產業,連傳統中小企業也都可以取得更廣大的市場,對我國就業及薪資都有幫助。
具體的數字,政府最近重新以GTAP經濟模型更新版進行模擬,結果顯示在「台灣農工產品關稅調降,但排除管制性農產品,大陸農工產品關稅全降」的假設下,兩岸貨貿協議,我國GDP將提高一.六三%(六十四億美元)、總產值增加提高三.一四%(二八五億美元);總出口增加五.三四%(一四六億美元),總進口也將增加七.三九%(一五六億美元),可以大大幫助突破目前的悶經濟。
雖然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尚未完成立法,我們很高興看到經濟部及相關部會,已經持續依據現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及行政院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之規定,進行國內溝通及協商,以爭取社會的共識。
由於雙邊貿易協定內容必有得有失,相信國人對於此原則也能夠接受。因此,政府必須汲取簽定服貿協議時之經驗,與國內可能受害之產業加強溝通,利用早已匡列的九八二億元支援及救濟方案,及新增列的一百億產業發展基金幫助升級轉型,讓貨貿協議在簽署後順利生效執行,才不致讓我國陷在愁雲慘霧中,錯失提升經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