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代工轉型的迷「網」

代工轉型的迷「網」

編按:台灣以「代工」作為產業發展型態的方向在近十年備受討論。目前製造業發展疲軟,未來台灣是否要在代工一路上繼續發展?或是開發何種新形式的代工以促進轉型?這些問題在產業轉型上是一個思考點。此外,加上數位媒體、網路等新形式的加入,台灣在面對代工產業的思維方式也有轉變的可能性。下文則提供讀者一個重新思考台灣代工產業方向的參考。

文/周添城 (醒吾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台灣是全球以代工製造起家的經濟體,過去有過輝煌的一頁。如今外有「世界工廠」的大陸崛起,內有轉型升級的焦慮,正處於內外相逼的處境,何去何從?值得做盤點及論證。

做代工的策略,路很單一、很聚焦,把一個完整的企業策略內涵做大幅刪減,只聽命於委託代工廠的指令即可。但若不僅僅做代工,所要面對的決策變數就很多,業務、策略內容自然也就複雜許多。

隨著大陸逐漸承接起「世界工廠」的角色,兩岸早已由垂直分工進入水平競合的階段,且競爭的比重愈來愈多。此時,台灣除了繼續保有部分代工或其他生產製造仍具有優勢的產品外,還有什麼策略空間可供發展?

過去的慣性思維認為,除了代工以外,只有品牌行銷或技術研發這兩方面可發展,這也正是微笑曲線兩端發展的策略思維。這段期間以來,政府的產業政策擘畫單位也的確朝此方向努力,也有若干成就,但主事者與產業界都有一定程度的忐忑:從加工製造直接跳到研發創新、品牌行銷,這一步會不會跳太大?

其實,策略的思維不能陷入要不要代工這種二分法的思考,而是要朝「研發」和「行銷」這兩端增值,每一個擴展都是增值的實踐。

真正最大的挑戰與創新在於,更改過去線性關係的思考,改以平台的觀念與架構,去重新思考產業界限與互動的增加。

過去,著名的產經學者邁可‧波特提出「五力假說」,認為企業會在規模、生產、銷售、研發等方面築起「參進障礙」這條「護城河」,好讓企業本身自外於其他企業的競爭,獨享一段期間的獨占利潤。

但這現象卻被網路世界打破了,被正向網絡關係的非線性成長所掩蓋。由於這種主要來自消費者、需求面的爆炸性成長,必須經由網路的能量才能計算、掌握、分析,甚至做出預測及因應,這些都構建出有別於傳統線性、因果的推論,而進入只要有關係、連結,就能夠納入相互依存的網絡體系內。

理解了打破線性關係的思維而進入網絡架構的意義,或許可認識到以現有行政體系來因應未來的發展,是多麼文不對題。譬如,要討論今後所需的產業政策,在經濟部工業局之前,恐怕要請NCC、公平交易委員會共同會商,在有共識的前提下,所制定出來的產業政策,才是行政院真正的產業政策,否則部會、局處間難有一致立場,更遑論官民共識。這也是台灣思索代工以外的策略,必須做好的前提準備。

引用來源:中國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