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Uber分享經濟的迷思與真相

Uber分享經濟的迷思與真相

編按:分享經濟成為當前一種新的業務模式,加上社群網絡的發達,其本身的意義與概念也不斷透過實踐而被豐富。而Uber為最常被作為分享經濟的案例討論,但是否分享經濟的內涵止於Uber?還是有更多的可能性?下文拓展分享經濟的思考。

文/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優步(Uber)在台灣宣布降價15%的消息很快在駕駛間引發騷動,被要求自行吸收降價的優步駕駛因此醞釀罷駛抗議,看在過去苦苦對抗優步的計程車駕駛眼中,實在是莫大諷刺。但是台灣的優步駕駛並不孤單,美國、澳洲、馬來西亞等多國的優步駕駛同在示威抗議中。

很多人因為優步、Airbnb等peer-to-peer事業而認識分享經濟,卻不知道這些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其實正是誤解與摧毀分享經濟的主因。優步式分享經濟所未曾言明的內涵是管制:優步在舊金山、多倫多等地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對計程車業的過度管制:分區壟斷(類似台北市民不准叫新北市車行的車)、牌照(凍結牌照數量以限制競爭)、保險、價格管制等規定使得計程車費率居高不下,而給予優步可趁之機:避免管制成本使得優步得以更低的價格與較佳的服務搶佔市場,全職的優步駕駛在多倫多月營業額可達12萬台幣,計程車牌照的價格因此從1200萬降到300萬台幣。那麼這些較低的價格是否僅反映計程車駕駛收入的降低,還是也為社會帶來淨利益?研究顯示,優步平均為消費者減少了10%的計程車支出,Airbnb則因為促使旅館降價,即使不使用Airbnb的消費者同樣受惠。

 

但是管制也是不公平競爭的基礎,優步因為規避駕駛、車輛、保險等管制與稅收而享有價格優勢,但是卻因此造成安全標準以及平均工資的降低,保險也是直到一位舊金山6歲女童車禍身亡後才被迫改善。優步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為更是惡名昭彰,挖角對手司機、規避雇主保險、退休金之責,聘用歐巴馬競選幹部以帶來政治資本、掠奪式定價等不一而足。如在北美與Hailo競爭時,亦步亦趨地給予消費者更大的折扣並吸收降價成本,但是一旦成功將Hailo退出市場後,立刻大幅縮減折價促銷,並要求駕駛吸收降價,遂促成這次抗議,可見關鍵還是在立法避免壟斷。

台灣因視優步為非法,面對罷駛政府幾乎束手無策,以舊法條禁止新科技更反映政府機關的怠惰消極,例如當多倫多市政府控告優步違法時,法官罕見地在判決中說明,法院並非解決這類紛爭的最佳場所,進而促成市政府研擬新的管制法令,台灣因循舊例的禁止不僅阻礙創新,更以政府稅收、人民安全與駕駛工資為代價。

優步與Airbnb被視為分享經濟的典範,卻因此扼殺了不同類型的分享經濟模式,早在優步之前,分享經濟包括的不只是透過P2P利用閒置資產、媒合買賣降低交易成本,還包括社區共信服務、聯合生產、公平分配所得、綠色節能、人際連結與信任等以新科技解決生產、分配、綠色與合作等問題,例如以社區服務交換為主的Time Banks、農業與糧食交換的非營利組織Food Swaps、 專業工具分享的Makerspaces、技術教育的Skillshare等等,但是在優步結合Google、 Gorman Sachs與創投的資源與商業模式取得正當性後,其他類型的分享經濟空間反而遭受壓縮。

台灣很多人因此喪失對分享經濟的想像,徒然失去許多利用新科技解決台灣從社區改造、技職教育到綠能發展的機會。新政府上台百廢待興,如果能夠利用此一機會從法規、政府、社運與社區活躍份子、到社會大眾重新正確理解分享經濟的內涵,才是這次優步駕駛抗議事件帶來的進步意涵。

 

引用來源:蘋果日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