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稅立法座談會》施信民:能源稅計算方式 用「熱能」最單純
施信民:若只看碳 核能費率會降低
能源稅課徵的方式有很多種,環保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教授建議,能源稅計算方式以「熱能」最單純,表示「若只看碳,核能費率會被降低」,若開徵能源稅中低收入戶則相對負擔高,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施信民也表示,能源稅如果可以補貼長照跟健保,人民應該會很有感。
中央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生產課徵能源稅 比較有效率
針對政策的探討,前立法委員陳明真主張逐步增加能源稅,不容易達成汙染總量管制。中央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京明表示,相對於消費者層面課徵能源稅,「生產面課徵比較有效率」,因為消費者其實沒有什麼方法改善能源結構,但此言引發在場眾人正反兩極的意見。
環盟學術委員:稅率設計要讓人民有感
能源稅立法關鍵,在政府能跟人民收的地方不只「稅」,還有「費」(規費)。環盟學術委員戴秀雄表示,國家收錢有稅金或是公課,兩者法理上的差距很大,稅是給政府統籌使用,無法指定利用;稅的用途是增加國庫收入,用於國家的基礎建設;公課的話就是針對特殊的對象、特殊的用途。
至於能源稅要課在初級能源還是次級能源?戴秀雄表示',對台電來說,買來發電就是初級能源,如果我們買台電的電來生產產品,就是次級能源。「稅金的稅率設計要讓人民有感,棒子跟蘿蔔都要兼顧」,戴秀雄表示。
戴秀雄說明,公課與稅為能源稅關鍵之一,到不能不能將其整合,於能原法規後端運用有再討論空間。
環盟學術委員:許多歐洲國家 經濟成長與排碳脫鉤
針對《巴黎氣候協定》後續影響的碳定價及能源轉型、化石燃料補貼政策城市,以及次國家體系及政府相關政策影響。環盟學術委員林子倫提出低碳新政,表示世界各國很早就談綠色稅制,瑞典今年碳稅達到150歐元/噸(約新台幣5512元),說明10年來有許多歐洲的國家經濟成長與排碳已經脫鉤了。
林子倫表示,去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但能源稅還沒通過,國際案例透過碳交易扮演的比重大概15%,真的有效還是要透過能源稅,認為目前台灣環境稅費,未來需要加以盤點。
林子倫以去年《中國時報》超過5成人民支持能源稅,當中有6成不贊成對工業補貼,指出馬政府之前的「四個原則」不在經濟不好時、不在物價高漲時、實施幅度不大、經濟成長沒有超過3.5%等,讓人看不懂。他表示,包含產油國都針對化石燃料都取消補貼了,台灣沒理由不趕緊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