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南海仲裁相關報導

南海仲裁相關報導

編按:自2013年菲律賓向國際法庭提出南海仲裁,經過3年調查,在2016年7月12日公布裁決,裁決結果表示中國對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力沒有法律依據,且判定太平島為礁。而這樣的判決引起國際情勢的變化,包括中國、菲律賓、美國、台灣等週邊政權的關係會發生如何的轉變,而在這樣的新情勢中,台灣如何這種大事件進行反應也同時決定了往後在國際交往上的格局。以下整理相關報導與各方評論提供參考。

◎南海爭議始末

一、【南海仲裁】南海爭議大事記

來源:上報國際中心 (http://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39)

2013年1月,菲律賓向國際法庭提出南海仲裁案,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將在當地時間12日上午11時(台北時間12日下午5時)公布最終裁決。

儘管仲裁法庭並不直接處理主權爭議,但據我方國安及外交高層研判,仲裁結果將涉及太平島法律地位,以及南海諸島經濟海域爭議,因此我方回應除重申太平島地位外,將以堅持主權及持續 對話為基調;但在主權論述上,將不會直接提及我國所主張的「U型線(十一段線)」一詞。

《上報》特製作南海仲裁大事記帶領讀者回顧南海爭議。(製表:王韻棠,文字:林沿瑜)

二、幾張圖教你馬上看懂剛出爐的南海仲裁案結果(摘)

文/何小、周澄(端傳媒記者)

來源: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712-international-southchinasea/)

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爭端訴諸國際仲裁法庭,今日,仲裁結果宣布,究竟中菲在南海的爭端是什麼?仲裁法庭的判決會影響什麼?過去一年南海的局勢究竟如何?端傳媒用幾張圖帶你了解南海地區形勢。

2015年10月29日,位於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仲裁庭正式宣布受理菲律賓訴中國之仲裁案。在這份由菲律賓提起的「訴狀」中,共列出了十五項針對南海問題的聲索。這些要求大致可總結為三部分內容:一、要求仲裁庭根據《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解釋,中國的九段線能不能作為聲索海洋區域的依據;二:解釋包括黃岩島在內的十個南海島嶼究竟屬於島、礁還是低潮高地;三、解釋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與島嶼建設是否符合「公約」。

為什麼這十個地貌是島還是礁這麼重要?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海上的島礁分為三類,一是島,適合人類居住,有12海里領海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二是礁,即使漲潮也露出水面一點,有12海里領海,沒有專屬經濟區。第三類叫低潮高地,潮落才露出水面,潮漲則看不見,沒有12海里領海。

製圖:端傳媒設計部

根據今日國際仲裁庭的最終裁定,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赤瓜礁(Johnson Reef)、華陽礁(Cuarteron Reef)、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南薰礁(Gaven Reef)、西門礁(McKeenan Reef)為礁,擁有12海里領海,而渚碧礁(Subi Reef)、東門礁(Hughes Reef)、美濟礁(Mischief Reef)、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屬於低潮高地,不擁有12海里領海。

這意味着中國實際佔領的渚碧礁、美濟礁、東門礁此後在法理上不再擁有12海里領海權。

都有誰在南海上填海造島?

菲律賓提出的另一項聲索,是關於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與島嶼建設問題。過去幾年中,中國在南海島礁上的設施建造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不能忽略的是,中國並不是最早開始在南海島嶼上建造設施的國家。菲律賓和越南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填海造陸,並修建簡易的機場跑道,馬來西亞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跟風,在2009年至2014年間,越南是填海造陸和升級哨所最活躍的聲索國。

根據仲裁結果,中國建設人工島嶼違反了菲律賓在其專屬經濟區享有的主權權利。

「九段線」究竟能不能當做中國聲索海洋區域的依據?

本次仲裁最引人關注的,便是關於「九段線」的相關爭議。學者普遍認為,本案的一大難點在於,一般認為中國一直以來都並沒有清晰解釋自己九段線主張的內涵。根據中方的公開表態,中方堅持中菲已經通過一系列雙邊文件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就雙邊談判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協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仲裁程序只能處理公約內的條款之解釋與應用,不適用中菲南海有關主權或歷史捕魚權利的爭議。除此之外,中方則一直未有關於「九段線」的清晰表態。

根據仲裁結果,仲裁庭認為,中國對「九段線」內海洋區域的資源主張歷史性權利沒有法律依據。

為何中國抵制這次仲裁,仲裁庭仍能如常進入仲裁程序?

任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如有意向另一個締約國提出訴訟,必須首先證明雙方對「公約」條款的解釋或適用上存在爭端,並以兩國的外交函或官方立場書證明雙方的確存在相反立場。中國在1996年加入「公約」時,同意受制於第十五部份第二節內,有關強制性仲裁程序的條款。條款訂明,如果兩國的爭端在訴諸第一節的調解程序後仍未得到解決,經爭端任何一方的要求下,應將爭端提請到具有管轄權的法院或仲裁庭,啟動能產生具約束力裁決的強制程序。換言之,啟動強制程序是不需要爭端他方的預先同意。

在這情況下,即使爭端他方拒絕或無法參與,亦不能阻止強制程序的啟動。而仲裁結果亦會自動對雙方產生法定約束力。但在爭端他方缺席的情況下,仲裁庭必須先確立是否對爭端有管轄權,並確定興訟方的聲索有法理與事實支持。同時,仲裁庭亦會設法尋求缺席方陳述意見。

有關條款的精神在於,考慮到如果爭端他方缺席就令仲裁程序無法啟動的話,缺席方不但弱化了其理據的正當性,同時亦等同阻止了對方利用司法途徑爭取權益,並對國際法院或仲裁庭的職能造成損害。

 

◎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各方觀點

一、南海仲裁案的效應:強化太平島作為中國鬆動台灣島鏈角色地緣支點的能量

文/林濁水 (政治人物、民進黨大老)

來源:美麗島電子報(http://www.my-formosa.com/DOC_103343.htm)

歷史水域九段線無法律效力的結論其實早在意料之中,這是1998<領海及鄰接區法>立法時,我在立法院中堅持把歷史水域的概念從條文中刪除的原因。

不幸的是太平島竟被判為岩礁,這就使得台灣非在宣布判決前夕大動作地派1,800噸級的偉星艦去巡弋以表態度,13日又追加了海軍3,200噸的拉法葉艦以示憤怒不可。

台灣的憤怒大有理由,因為要國際法庭判定太平島是岩礁,菲律賓本來非常沒有把握。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提交的原始仲裁申請時,排除了太平島當作仲裁的標的。接著,北京顯然因此認為太平島是菲律賓的軟肋,所以在2014 年12月7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 扛出太平島出擊。<文件>洋洋灑灑寫了6大部分,93個段落,但是其核心重點在第22段:

「菲律賓還刻意將中國臺灣駐守的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排除在『中國佔領或控制』的島礁之外,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立場文件)

從這個過程看,菲律賓主張太平島是岩礁是後來才硬著頭皮被動應戰的。在應戰過程中,菲律賓發動仲裁案的大法官卡皮奧對於法庭對太平島可能的裁決結果的預測仍傾向菲律賓不見得有利 (《自由時報:南海仲裁的可能結果 菲律賓大法官提3種預測》)。只是沒有想到最後太平島竟然被法庭認定是岩礁不是島嶼,使得菲律賓為自己的全面獲勝都不免意外。

儘管據透露,我外交與國安高層原樂觀評估,國際仲裁法院對南海的判決,不會明確點出U形線和太平島,因仲裁法院並不會直接做出對各國主權有直接影響的判決 (《蘋果日報:國安情蒐失準 蔡團隊傻眼》)

但是台灣在1998年領海法立法時把歷史水域的概念從條文中刪除其實已經預告了今天國際法庭的判決。至於北京對九段線敗訴恐怕都不是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也因此北京從一開頭就強調絕對不承認仲裁法庭的合法性。

如今台灣回應九段線仲裁的作法是跳過明確點名歷史水域九段線而含糊概括地主張台灣的南海主權立場不變,以免不是太刺激北京就是太刺激左鄰右舍和美國,只好如此。

至於太平島,如果判決是島,固然對台灣非常有利,但是台灣要表達立場時反而會在接受仲裁與否處於尷尬;而如今一旦太平島被判不是島,則台灣立場日趨單純,只有堅決反對並抗議一途。這一來在仲裁案的唯二兩個輸家台灣和中國便站在一起了。

早在2013年前半年我在太平洋基金會指出,迄2012年東亞冷戰並未結束,且島鏈上的爭端反而持續升溫,而且在其間,太平島和釣魚臺都將成新冷戰中北京鬆動島鏈圍堵的支點。2013年2月台日漁業協議簽訂前夕,我在<台灣新社會>發表文章認為:

「突破島鏈,中國認為最有價值就是突破台灣,統一台灣如不是一蹴可幾,就是鬆動台灣在島鏈上的準軍事結盟關係。在馬總統上台採取親中政策時,中共軍方人事認為機會已經出現,兩岸一甲子、孫子兵法會議中,中方強烈地要求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應從南海軍事合作開始,如今又強烈要求在保釣上的合作,中國軍方很用力運用太平島和釣魚台作為鬆動台灣島鏈角色的兩大地緣支點。」 (新台灣社會智庫:未結束的冷戰與台灣的海域領土爭議)

如今南海情勢進一步發展出中、台兩國合力對抗國際法庭、國際海洋公約及周邊國家和美國的結盟的態勢了,這使得天性謹愼保守以維持現狀當最高政策目標的蔡總統不只派出拉法葉艦,今天還將登艦,對官兵精神講話,以彰顯政府立場,而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則適時喚話「兩岸同胞有責任共同維護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和根本利益」。這個勢頭能走多遠,現在雖然還難以預料,但是當前緊張的升級已經是事實,亞太政經權力的角力情勢已經更加複雜化了。

二、南海仲裁之後(二):邵宗海》回應U型線 台北不能沉默

文/邵宗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來源:中國時報(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713006410-262105)

設在海牙的國際法庭常設仲裁法院,7月12日下午5點宣布了「南海爭議仲裁結果」。這個由菲律賓提出仲裁的案子,經過3年審議、2次聽審與近4000頁證據的檢驗後,就在北京缺席的情況下,真的在最後宣判了有利於菲律賓的仲裁結果。仲裁法院的裁決認為中國大陸在9段線範圍內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而南沙群島所有海上地物均為礁岩,包括太平島在內。

這是對兩岸最不利的判決結果,因在此情況下,中、菲、台的爭議海域面積從53.1萬平方公里縮小至僅1551平方公里,也就是除了太平島12浬範圍,菲國將享有鄰近太平島、南部巴拉旺省延伸出去的200浬專屬經濟海域。大陸的人工島也將全部被認定為「非法建築」。

對大陸而言,這是極為不利的判決。北京已透過新華社在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後表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仲裁庭做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對此,北京已多次聲明,菲律賓前政府單方面提出仲裁是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會接受,也不承認。

不過,在說明這個仲裁案到底會對兩岸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之前,必須要先所釐清的是:菲律賓提起仲裁的這項訴求,並沒有提及在南海島嶼的主權歸屬的問題,案子所涉及的只是菲律賓與中國一些島礁爭議和兩國之間的海域劃界問題。由於領土主權問題不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授權範圍,國際法庭常設仲裁法院也就無權受理。所以,兩岸之間就不會對仲裁案以外的南海島嶼主權歸屬,有任何不同看法的衝突出現。

因此,國台辦早在前一天就發布聲明,希望兩岸維護老祖宗留下的祖產,呼籲台灣了解大陸立場,並予以支持與呼應,別在立場上倒退。

那麼台北呢?特別當仲裁法院的裁決,認為太平島是礁而不是島;另外裁決也認為9段線無效,實際上就是間接否認U型線的存在,台北在這前提下,受到的衝擊應該跟中國大陸一樣,是非常的強烈。

但是台北對仲裁案的回應卻是相當分岐,針對仲裁判斷,尤其對太平島的認定,認為已經嚴重損及它在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之權利,因此台北絕不接受,也主張此仲裁判斷對中華民國不具法律拘束力。總統府並重申,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所有,這是中華民國的立場與堅持,絕對會捍衛國家的領土與主權,也不讓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情形發生。蔡總統昨在康定級迪化艦上重申此一立場。這個說法相當贏得對岸民眾的認同,會是兩岸關係的轉機。

但是台北在反駁之際,並沒有特別對U型線有所回應,雖然新政府過去立場曾說過不會「放棄」U型線的主張,在總統府新聞稿上也提到「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所有」,可惜民進黨不願在仲裁案宣布後再刻意、主動提出,固是在避免讓美國在協調處理上產生困擾,但沉默反而錯失了重建兩岸關係的最佳契機。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