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中經院董事長胡勝正談台灣經濟現況

中經院董事長胡勝正談台灣經濟現況

編按:新上任的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日前接受工商時報專訪,在專訪中他對於台灣當前的經濟現況提出看法,包括"一例一休"的勞資爭議、政府三駕馬車救經濟等問題。以下轉載全文。

化解勞資爭議 中經院董事長胡勝正:應以美為師

採訪報導/于國欽

來源:工商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725000033-260202)

化解勞資爭議 中經院董事長胡勝正:應以美為師

胡勝正 經歷

近期國內勞資爭議不休,中研院院士胡勝正提解決藥方。他表示,1960年代美國勞資爭議就像今天的台灣,但後來他們發現把雇主打倒了,自己也倒了,因此工會訴求轉而聚焦退休年金及人力訓練,美國經驗值得借鏡。

周休二日該如何調整,勞資有不同看法,有主張一例一休,更有人主張周休二例,胡勝正說:「我們應該深思,若最後修法對雇主過於嚴苛,導致企業失去競爭力,訂單被搶去,沒有人是贏家。」

胡勝正表示,最好的公司是雇主和工會是一體,美國1960年代勞資對立,非常嚴重、非常凶,後來勞工發現抗爭結果是工作全跑到國外,工會開始調整抗爭方向,把訴求聚焦於退休金給付及人才訓練。

胡勝正說,教育訓練有益於勞工的競爭力,而退休年金關乎退休生活,勞工只把重點放在這2項,美國現在工會活動,很多的時間都花在這兩項,美國勞工的抗爭經驗,值得借鏡。

至於,日前財政部公布綜所稅統計,呈現我國所得差距再度擴大,中產階級生活日趨艱辛,胡勝正表示,從主計總處的五等分位而言,我國所得差距倍數15年來就在6~6.5倍之間,沒有太大變化,但若觀察金字塔頂端前1%、5%所擁有的所得,則會發現所得分配確實已趨於惡化。

胡勝正說,年輕人薪資下滑,房價變高,買不起,很鬱卒,這會拉大世代剝奪感,說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沒有惡化,這是自我感覺良好,他認為改善所得分配要先從教育的公平做起,另外就要靠政府目前推動的結構改革。

胡勝正指出,低薪又碰上高房價,去年總統候選人都說要用社會住宅來取代,但社會住宅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胡勝正開玩笑的說,如果有人跟你女兒說:「宜君,我今天抽到社會住宅,嫁給我好嗎?」宜君爸爸會說:「傻瓜,妳應該嫁給那個買得起房子的。」若那個人說:「宜君,我買了房子,還有車子,嫁給我好嗎?」宜君爸爸一定說:「這個年輕人不錯。」

胡勝正說,社會住宅無法解決所得分配的問題,而對高所得者調高稅率也有一定的極限,因為他們可能會放棄本國國籍,移民至其他低稅率的國家,因此,從教育的公平做起,才是正本清源之策。

他說,過去聯考制度很公平,而近年多元入學反而窮人的小孩付高學費進較差的大學,有錢人的孩子卻紛紛進入好大學,這個入學制度必須加以改革。

經濟成長 提升公建執行率 可保一

採訪報導/于國欽

來源:工商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725000036-260202)

即將接任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的胡勝正,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做為政府智庫,中經院不能只是做委託研究,未來需要多做前瞻性研究。

至於當前經濟情勢,他認為隨著美國量化寬鬆(QE)力道過猛,全球景氣循環日趨混沌,加上英國脫歐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今、明兩年台灣經濟不會太好,不過今年只要公共建設支出執行率能提高,經濟成長仍可保一;至於兩岸服貿、貨貿則應該繼續推動。以下是專訪的紀要:

問:新政府已上來兩個月,您認為表現如何?

答:新政府面臨很多挑戰,雖然政府官員都很有經驗,但到政策面,這個磨合協調還需要再加強,現在要做的事太多,一方面是短期景氣問題,另一方面是結構改革,再給他們1、2個月,我想會愈來愈順手。

問:談到結構改革,有人認為政府只要著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及經濟結構即可,至於該發展什麼產業應交由市場決定,不必像新政府這樣主導5大創新產業,您認為呢?

答:早年政府決策者如李國鼎、孫運璿了解國際情勢,可以主導產業政策,但如今人才多在民間,政府的角色確實該後退一步。1980年代政府想發展半導體,民間不做,政府可以自己做,但現在如果民間不做,政府可能要考慮一下,要多聽民間的話。

問:既然如此,政府在產業政策上還有角色嗎?

答:過去李國鼎扮演的角色比較微觀,今天政府只是從旁協助。雖然如此,還得扮演一定的角色,包括因應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法規及基礎建設。其實,5大創新只是1大創新,就是亞洲矽谷,其餘生技、綠能、智慧機械、國防(造船)老早有了,政府只是在後面加個馬達而已。

問:台灣短期景氣好嗎?今年經濟成長能保一嗎?

答:不好,今年保一是很大的挑戰,但並非不可能。經濟動能可分為外需及內需,就外需而言,英國脫歐會使得全球經濟在未來1、2年面臨極高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出口不會好到哪裡,接著就要看政府如何操作內需了,如果今年公共支出(4,471億)能如期執行,經濟仍有機會保一,能否保一就看執行率了。

問:台灣上次的循環高峰落在前年10月,依平均收縮期15個月推計,景氣該走出谷底了,但如今景氣依然低緩,台灣及全球景氣循環規律還在嗎?

答:有太多變數在影響循環,因而循環會有混沌(chaos)的現象,就這一波全球景氣循環週期被打亂而言,美國量化寬鬆(QE)是始作俑者,QE這個規模太大了,2001年網路泡沫,美國雖採擴張政策還沒有這麼大規模,由於藥下得太猛,未來要回到常態恐怕需要很長的時間。

問:政府目前推動南向,而西進轉趨消極,您認為兩岸貨貿、服貿協議該繼續推動嗎?

答:兩岸服貿、貨貿協議還是應該推動,現有的協議版本是否夠好?有無協商空間那是另一個問題,但還是應該推動。內容可以檢視,但應繼續談,這樣對兩方都有好處。

問:您到中經院後有何規畫?

答:做為智庫,中經院除了要對政府執行中的計畫建言,也要協助預測景氣,另一方面還要做前瞻性研究,以擴大政府施政的視野,未來像金融科技、物聯網及綠能都會加強研究。以綠能而言,其供給的穩定性、未來的可測性及發電成本,經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必要進一步研究。

問:研究機構經常接受政府委託研究,而研究結果也常被批評只是幫政府背書,如何改善這個困境?

答:確實有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委託案經常是在既定的架構下進行研究,如此一來就很難逃脫政府的結論。我希望未來中經院能多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為此我會去爭取政府預算來進行這些獨立的研究,對政府而言,再窮也不缺那些錢。

促進投資 三駕馬車須銜接好

採訪報導/于國欽

來源:工商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725000037-260202)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國發會以千億元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國家級的貿易投資公司及5大創新產業等三駕馬車提振民間投資,這一政策方向可以考慮,但也有很大風險,必須加以注意。

胡勝正說,任何政府的施政不外日本的安倍三箭、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結構性政策(產業政策),日本今天的困境,就是第三支箭沒有馬上接上去,我們若能銜接的好,未來經濟前景仍可期待。

胡勝正表示,三駕馬車就是用政府的力量去推動產業發展(即安倍第三支箭),這是有必要的,如政府的錢沒有進去,人家會認為政府政策只在作文章,他們會說:「政府的錢都不敢進來,民間如何有信心投入。」

面對台灣民間投資不振,胡勝正指出,三駕馬車這個大方向是可以考慮的,但也有很大的風險,世界各國的國家級投資公司,有成功有失敗,政府操作時必須格外謹慎。

至於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用來協助亞洲矽谷計畫等產業,是有必要的,但是否該匡列1,000億元?胡勝正說,那是有爭議的,各人想法不同,仍可多聽外界建言。

胡勝正以千里馬與伯樂比喻亞洲矽谷計畫,他表示,新創事業要發展,就需要在早期階段有天使去輔導,因此天使(天使基金)就是伯樂,藉由伯樂的輔導與資金的投入,可以從新創業者中找出千里馬,政府在這裡應該做的,就是建立一個創新的生態系統。

對於很多人把焦點放在桃園要蓋園區,胡勝正以南港生技的育成中心比喻,這個生技育成中心提供醫藥用的小老鼠、中研院的儀器,只要付些許費用就可以使用,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研究創業環境,亞洲矽谷也一樣,要配合法規與人才的調整,才能建立生態系統,若僅有建物,遲早會變成蚊子館。

引用來源:工商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