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2017年要避開外患內憂 才能迎向光明

2017年要避開外患內憂 才能迎向光明

2017年恐將是台灣經濟「外患內憂」的一年。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也希望政府有好的作為,帶領台灣衝破難關。

文/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2017年恐將是台灣經濟「外患內憂」的一年。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也希望政府有好的作為,帶領台灣衝破難關。

首先,2017年對外的部份,因為國際情勢風起雲湧,變數特別多。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僥倖當選,但據悉華府周遭希拉蕊囊括七成以上的選票,表示常任文官基本上不支持川普,主流媒體向來對川普也不友善,未來川普如何施政,將備受考驗。美國聯準會(Fed)恐升息3碼,人民幣可能破七再續貶,國際金融市場可能大幅動盪。而歐洲主要國家接續將進入大選,政治的黑天鵝可能滿天飛,再加上全球貿易衰退等議題,OPEC達成推動油價上揚的協議、不僅搶占國際媒體版面,也是目前國內經濟成長的關鍵變數,出口成長率最大的風險,各界應該要審慎面對。

其次,我們也觀察到國內有許多的議題正在發酵,不僅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十分深遠,更重要的是,這些議題都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同於遠在天邊的國際情勢波動,一旦處理不好,恐將引起一波波的民怨,甚至加深國內社會各階層的對立,政府不容忽視。

最顯著的是「一例一休」,該法案雖闖關成功,但真正的影響現在才開始。日前勞動部估算企業每年增加476億元的成本,但企業估計人事成本恐將增加3%,特別是許多利潤「毛三到四」的製造業,這成本的增加最終恐怕只能轉嫁給消費者,勢必帶動整體物價上漲,「衝擊很可能超過油電雙漲。」

目前有幾個跡象甚至已顯示物價的蠢蠢欲動,即將螺旋上升。除了前面講的「一例一休」造成企業成本增加的轉嫁,OPEC合力推動油價上漲,美國升息帶來的新台幣兌美元的走貶,加上美國擴大建設對於原物料價格的推升,都將成為今年物價上揚的拉力。與此同時,物價上漲與薪資停滯的反差更應該關注。因為如果薪資沒有跟上物價的腳步,人民對於通貨膨脹的感受將會更加明顯,弱勢家庭入不敷出將更加嚴重,年輕人低薪將更難扭轉,社會會瀰漫悲觀的情緒。

此外,「年金改革」的問題也很大。雖然年金改革小組的改革版本已逐漸浮上台面,小英總統更提出30年不破產的保證,但並未得到社會普遍的支持,若干軍公教次團體反抗尤力,恐釀成改革者與被改革者更尖銳的對立。若是未能妥善處理,恐怕造成文官體制,公立教職的崩壞,付出昂貴的社會成本。

要如何面對這些挑戰,舒緩關鍵還是要回到經濟成長,一個充滿機會、成長快速的經濟發展,不僅可以緩解人民對於漲價的感受;高成長高報酬的環境也能緩解年金破產的壓力,更重要的是能帶給年輕人希望,為經濟運作注入活力。

準此,提供二個方向性建議。其一,提振內需,例如加快都更速度。依據內政部的統計,國內屋齡超過20年的老舊房屋約500萬戶,而且許多是位於大都會地區,如果這些老舊公寓能夠改建成新大樓,將會產生龐大的營造工程、建築建材、換屋需求等商機。土地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公開表示這將可創造高達7兆元的商機,更重要的是,房地產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經濟的火車頭之一,能為相關產業注入動能,成為經濟進入成長正軌的導火線,同也能讓人民馬上有感。用操之在我的政策,應對來自於國內外的景氣風險。

其次,加大五加二的力道,尤其亞洲‧矽谷的新創產業。台灣的製造業聞名全球,硬體的製造是台灣的強項,但觀察近期全球產業發展的興衰,很明顯的以創意、創新為主的企業,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從微軟、Google、Apple到近年的阿里巴巴、AirBnB都是,台灣思維要轉變,反轉吃硬不吃軟的習慣,轉向軟硬通吃,鼓勵創新企業發展,台灣經濟才有機會突圍而出。又將ICT的新科技引入農業,產銷智慧化、履歷化,既可對抗食安,又可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

引用來源:工商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