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首座水庫太陽能動工

台灣首座水庫太陽能動工

全台首座結合水庫之太陽能站於2017年2月17日舉行動工祈福典禮。台灣水利署首選位於高雄之阿公店水庫建置水上漂浮型太陽能。此計畫分兩階段進行.預計 6 月底先完成 2.3MW,另於 2018 年底前至少達成總容量 5MW 的設置.估計每年可發電600萬度電。

考量水庫水位變化不大且日照充足,辰亞能源配合法國太陽能板支架製造商夏爾特拉(Ciel & Terre)提供之太陽能浮桶技術,計畫於大壩南端之蓄水區安裝漂浮式太陽能板,將利用面積5公頃區域安裝太陽能電站。辰亞能源總經理胡劭德表示,水面型太陽能電站有許多優勢,例如可減少水分蒸發增加蓄水量,水庫水質優養化的程度也會減低;此外,太陽能板可以藉助水來降溫,全部模組都可以設計同方向角度,發電量因此會比地面型和屋頂型太陽能更佳。

據聯合財經網報導,大眾對水上漂浮式太陽能存在一些誤解,例如太陽能板安裝在水面上是否會汙染水源?天然災害如颱風、波浪、水流是否會破壞水面型電站?長期放在水面上之標準型模組是否有防潮?胡劭德解釋,全球至少超過15個國家有安裝水面太陽能的經驗,各項安全檢測項目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多,會不會造成水源汙染只是其中一項。目前所有太陽能浮桶皆採用HDPE做為吹塑的材料,這和裝藥的塑膠瓶材質相同,並不會造成水汙染。

水上漂浮型太陽能電站必須避免設置在水流快速或有浪潮之區域,另外的太陽能裝置是否抗風也是必考量的因素之一。由於水面型太陽電站重心極低,水面附著力大,只要錨固的設計與施工沒有問題,抗風程度是比地面型太陽能站還要好。

最後,水面型太陽能電站並非泡在水裡,日本太陽能同業認為既然模組能通過高溫高濕測試,沒有理由無法在水面上存活超過25年。

據水利署表示,考量到水庫洩洪或取水時,太陽能板支架孔卡到溢弘道,並非全部的水庫都適合建置太陽能電站。水利署長王瑞德表示,由於阿公店水庫蓋在平原上呈淺碟形,水位變化低,因此首選阿公店水庫。若未來效能及產能佳,之後也預計在推廣水上漂浮式太陽能至牡丹、曾文、南化等水庫。

引用來源:綠能趨勢網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