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務實面對台巴斷交

務實面對台巴斷交

編按:巴拿馬6月13日宣布與中國建交,與我國斷交。台巴斷交事件迫使我國必須重新檢視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政策。特別是要務實地看待兩岸關係與國際局勢。立委郭正亮特別指出要務實地面對中國大陸。以下針對郭立委的文章進行摘錄,作為持續觀察我國外交政策基礎。

編輯/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巴拿馬6月13日宣布與中國建交,與我國斷交。此事震撼我國當局,針對此次外交上的重挫,立委郭正亮於美麗島電子報撰寫文「台巴斷交背後的美中消長」一文。

文中指出美國對整個局面知情,並且試圖居中協調:

"中美洲長期有如美國後院,巴拿馬總統即將訪美,豈有可能隱瞞美國,不事先告知即將與中國建交?更合理的真相,應是美國早已知情,但決定放手不管,或是美國儘管知情,卻阻擋不了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的雙邊合作情勢,不得不默許巴中建交。 "

文中也指出中國大陸在巴拿馬有諸多投資,並爬梳中巴交流的歷程,提醒我們中國大陸與巴拿馬的關係必須注意:

"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的雙邊貿易,成長速度非常迅猛,從2004年100億美元,快速成長到2013年2570億美元,高達25.7倍。2008年12月,中國發表第一份《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2009年1月,中國加入美洲開發銀行(IDB);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共同市場(CELAC)正式成立,中國就從2014年開始催生「中國-CELAC論壇」,並在2015年1月北京舉行部長高峰會,雙方關係達到巔峰。2016年11月24日,中國公佈第二份《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提出「五位一體新格局」,包括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鑒、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係相互促進。"

而我國在巴拿馬的投資相較於中國大陸顯得少量,除了長榮集團是主要投資者外:

"比較兩岸投資巴拿馬:巴拿馬的大型中資企業就有30多家,包括中國銀行、中遠海運、華為、中興、中國港灣、中國鐵建、葛洲壩、同方威視、中國建築、中水電、三一重工等等。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台灣從1952年到2014年3月,長達62年期間,累計投資巴拿馬總共15億5545萬美元(78件),其中長榮集團就占45%,其他規模都不大。 "

但中國大陸並非巴拿馬最主要的投資來源,為何巴拿馬會急切與中國大陸建立友好關係?郭文中如此分析:

"本來巴拿馬外資來源,中國占比很低,以2012年為例,最大外資來源國是南非(6億5340萬美元),第二是美國(5億5177萬美元),第三是哥倫比亞(2億7712萬美元),然後依次是西班牙、瑞士、荷蘭、委內瑞拉、台灣、墨西哥、巴西,中國根本排不上。但隨著巴拿馬運河逐漸不敷使用,巴拿馬政府希望引進外資擴建貨櫃碼頭,中國國家資本的主導地位,才突然迅速鞏固起來。"

"對比中國企業在巴拿馬的基礎建設佈局,美國企業對巴拿馬的投資,顯然不敷所需。配合了中國政府「走出去」的全球布局號召,中國企業所獨有的雄厚國家資本、超級工程效率、敢於全面承攬,正是巴拿馬政府迫切所需,雙方一拍即合,才不過幾年,就導致中國經貿勢力在巴拿馬的迅速崛起。"

郭文並指出,台巴斷交的核心問題並不僅止於台巴關係,更是美中勢力的消長,並提醒我國必得務實面對國際關係現實:

"台巴斷交的深層原因,其實是美中在中美洲的國力消長所致。不管是美國阻止不了,或是美國不得不默許中國勢力深入美國後院,都意味著美中關係即將走向新階段,也就是美國諺語所說的「假如你打不過他們,就加入他們」(If you cannot beat them, join them)的「適應強權」邏輯。"

"台巴斷交給台灣的啟示,不應只局限於對中國的抵制,更應深思「如果連全球霸權美國,都不得不讓中國進入自家後院」,台灣應如何務實面對中國,才能適應越來越受中國勢力籠罩的亞洲?美國面對中國,都有不得不適應中國崛起的策略調整,小國台灣難道不需要嗎?"

參考文章來源:郭正亮,2017/6/16,〈台巴斷交背後的美中消長〉。http://www.my-formosa.com/Brand/juliankuo。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