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並矯正外匯存底虛胖問題
文/中國時報主筆室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全球外部失衡報告指出,台灣經常帳順差額居全球第5,超額順差程度更在全球排名第2。IMF認為,擁有超額順差且財政收支寬裕的國家,應降低對寬鬆貨幣政策的依賴,並進一步擴大財政支出,並聚焦消除各種政策扭曲,以免抑制國內需求或限制貿易競爭。我國應高度重視這份報告的發現和建議,否則,來自美國的壓力會更加沉重,甚至可能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導致難以承受的後果。
我國貿易帳長期順差,並呈現成長趨勢,讓經常帳順差持續攀高。例如,2013年貿易順差408億美元、經常帳順差為513億美元,去年(2016)貿易順差成長到596億美元,經常帳順差進一步攀升到723億美元。
若以相對數據來看,依IMF報告,去年經常帳順差已來到國內生產毛額的14.2%,顯著高於2013年的10.4%;在報告中的15大順差國中,僅次於新加坡的19%,遠高於南韓7%或中國大陸的1.7%。如此突出的貿易和經常帳表現,當然難以逃避美國的注意,並選為解決美國巨幅貿易赤字問題的首要對象。
當然,即使經常帳出現大幅順差,不見得意味著匯率就必須升值,因為還有金融帳可能產生大量赤字,反向抵銷匯率升值的壓力。的確,台灣金融帳有大幅赤字,因為有大量對外直接投資及海外證券投資。但即使資金大量外流,我國外匯存底還是年年增加百億美元以上。理論上台幣應該貶值才對,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卻從2013年底的30比1貶到去年底的32.2比1。美國眼中,一定是政府干預,刻意讓新台幣不漲反跌,創造貿易和經常帳更大的順差。
在強調「公平貿易」和「美國優先」的川普總統上台後,當然難以容忍台美貿易和匯率的現狀。今年4月分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中,台灣和其他5個國家被美國再次列入干預外匯國家的「觀察名單」,算是再次警告了我國。我國除被列為觀察名單外,還單獨被指控為「持續單邊操縱外匯市場」的國家;美國顯然已對我國的外匯政策與作為,感到難以忍受。
日前,以美國貿易代表署為主的美國貿易代表團來台,和我方進行經貿會談,除了觸及美豬、美牛、技術性貿易障礙等議題外,據說也暗示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必須大幅升值,且期待的升值幅度遠超過我國可以忍受的範圍。若此事為真,則我國經常帳超額失衡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必須明確、有效處理;否則,不僅美國的壓力將不斷增強,也會讓我方企圖獲得突破的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無限期拖延,極不利於台灣未來的貿易發展。
然而,央行若要放手讓市場調整,可能會讓市場看出新台幣匯率將持續上漲,勢必造成大量熱錢匯入,匯率過度升值的後果,除擾亂外匯市場外,也會對貿易競爭力過度傷害。因此,如何在回歸外匯市場更自由化、讓新台幣逐步升值,又不讓市場形成單邊調整預期而「過度反應」,將是央行的莫大挑戰。
專家曾經建議,央行可以參考美國作法,透過看法的表達多與市場溝通,引導市場自行調整,而非自己跳下市場操作、留下被指控干預的證據。也許,這件工作的順利執行,將可成為「13A總裁」彭淮南退休前的「封刀之作」。
當然,匯率要逐步放手升值,必然影響製造業出口競爭力,讓製造業轉型升級,以強化國際競爭力的配套措施必須同步進行。已經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考慮依照IMF全球外部失衡報告的建議,改弦易轍逐步收縮。這也可以讓利率逐步攀升,舒緩金融帳中資金大量外流所造成的各種壓力。IMF報告中建議的擴大財政支出,我國已經在正確的方向上,提出4年4200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但計畫的品質與可創造的效益,顯然受到社會強烈的質疑,行政院理應高度監理強度,確保經費的投入可獲得實效。
IMF有關聚焦消除政策扭曲,避免抑制國內需求或限制貿易競爭的建議,政府更應該接受,減少政治干預,讓自由市場更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經常帳超額順差問題,已無任何迴旋空間,須盡速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