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台灣經濟成長策略 中研院提出建議書
中央研究院5日發布《臺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書》,為中研院多年來公布的第14本政策建議書,建議書中從臺灣現有產業的附加價值、國際競爭力、產業安全與就業創造、政府組織效能、人才延攬,及新興產業(生技與能源)等面向著手擬訂策略,盼能作為政府施政參考之方向。本書由3位財經院士及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共同執筆,從台灣現有產業的附加價值、國際競爭力,產業安全與就業創造,政府組織效能,人才延攬,及新興產業,主要是生技與能源等,著手擬訂策略。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建議書報告人中研院士王平表示,台灣的產業發展面臨3個大問題:法律、環評與兩岸關係,台灣若不正視這些困境並提出解決方法,大約在10年內,台灣的經濟及產業發展,將會被至少15個國家超越。
中研院指出,21世紀的臺灣面臨不斷限縮的國際空間,只能靠經貿實力爭取國際舞台,然而臺灣的經濟情勢確實面臨極大挑戰,經濟成長率減速過快,近十年,平均成長率已降至3.82%,低於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而名目國民所得也相對較低,薪資年成長率也驟降至只剩下1%,勞工也因此對臺灣的經濟成長完全無感。據此,中研院內部2年多前開始著手,多面向研議臺灣現有產業的附加價值等策略,盼能作為政府施政參考的方向。
王平指出,過往李光耀及李國鼎的策略,不必然可以在當今全球競爭的環境下直接應用,且政府時常犯錯、資源錯置以及扭曲產業動態,不宜強調「新」、「前瞻」、「高科技」的產業名單,尤其,現行法律限制太多、過於瑣碎,缺少彈性,且非以產業發展為考量,缺乏彈性,連帶使企業發展受阻。
此外,他批評,台灣環評問題太多,可說是全球唯一的非開發主管機關審查、環保機關否決審查制,審查期間平均300天,這還不包括撤案、補件。中研院執行秘書彭信坤懷疑,已表達要在台南建新廠的台積電,能否順利通過環評,和摩爾定律時間完賽。
在兩岸關係部份,王平表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全球市場競爭激烈,磁吸台灣產業,台灣對於中國的限制過多、害怕開放與其競爭,根據中研院的研究,人才是台灣的優勢,不應該害怕中國的競爭,反而應歡迎競爭。
中研院表示,建議書著重綜整創新機制,政府應把重點放在發展產業優質軟實力與創新時代的基礎建設,建立一個嶄新而建全的制度,藉以創造優質而具有競爭力的台灣產業及廠商。
在會中,中研院也提出台灣可能陷入「中所得陷阱」
根據聯合報報導,王平說,台灣、南韓屬於中高所得,大陸、印度現在處在中低所得階段;現在看來,南韓可順利邁向高所得國家,台灣則顯得困難許多。他表示,我們已經被南韓超越,如果這幾年沒有奮發圖強,很可能大陸、印度以及其他歐洲國家都會超越台灣。
「中所得陷阱」是指一國歷經經濟高速成長、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開始遭遇勞動成本上漲、金融體系與法規制度落後、高端人力不足、政府失能等問題,舊的成長優勢逐漸消失,又欠缺新的成長動能,導致高端創新不如先進經濟體,製造成本又無法與低工資的後進經濟體競爭,形同落入經濟成長停滯的陷阱。
對於台灣金融業的部分,中研院士則認為「產金分離執行並不徹底」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中研院臺灣經濟競爭政策建議書當中,對於金融服務業部份,認為該產業為高度監理行業,法規環境與行業發展密不可分,在新金融時代,重要的法規包含牽涉產金分離的防火牆規範等,中研院士蔡瑞胸昨天強調,「產金分離執行並不徹底」,只注重形式,未追蹤到最終受益人,而今產金連體嬰已長大,銀行業的規模卻長不大,造成臺灣金融產業無法競爭。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中研院秘書長彭信坤表示,此建議書自2年前開始研擬時,就把「產金分離」議題納入,因為很明顯看到容易規避,防火牆功能沒有發揮,國內重要私人銀行的老闆仍然是眾多其他企業的老闆。他說,很高興看到金管會新任主委顧立雄接任後就提出此議題,並強調要切斷家族企業,「這表示政府已注意到,希望政府要徹底做到!」
蔡瑞胸昨天並點名中華郵政公司「不夠靈活」,政府必須未雨綢繆,及早評估儲兌保險部門切割,並民營化的可行性,現行郵政儲匯制度缺乏效率,可考慮以數位金融取代郵儲,照顧偏鄉居民金融需求。
該建議書指出,目前在臺灣16兆經濟體中,金融保險業貢獻近兆元的附加價值,是第四大支柱行業,僅次於批發零售、電子製造與不動產。此外,金融業中,附加價值65%由銀行業貢獻,25%由保險業貢獻,10%則由證券及其他行業貢獻。金融業整體就業人數近37萬,平均薪資8.3萬,每月月薪新臺幣6萬元,金融業是臺灣薪資最高的行業。
惟,蔡瑞胸指出,新興的金融科技化發展,影響金融產業的每一層面,對金融業與金融監理產生重大影響,雖然我國在這部份起步早,也有相當利基,但因由金融機構主導,受到主管機關嚴謹的管制,相較之下,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在中國大陸由非金融機構主導,初期對洗錢等管制事項執行較為寬鬆,發展迅速。
中研院亦建議銀行業整併,能有助於產業向外拓展,甚至打亞洲盃;但該團隊指出,若打亞洲盃的業者仍然是私人家族銀行,政府在背後協助應考量公司治理、產金分離、健全獨董等相關配套,否則,協助家族財團是否與社會大眾之公平期待有所違背,值得關注。
針對政府近日的稅改方案,中研院士也認為「資本利得一定要課稅」
根據聯合報報導,對於財政部推出稅改方案,中研院院士王平認為,政府在稅制改革一直沒有完整做好的部分是「資本利得一定要課稅」。他說,台灣只要一談到要課資本利得稅、部長就會下台,但不課資本利得稅,就會鼓勵短期投資,很多人投入房地產買賣,甚至企業不靠生產面賺錢、而是在房地產獲利;這塊一直是我國稅改沒有處理好的地方。
參考來源:工商時報、聯合報、中研院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