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不用投藥 雨災過後也不怕濁度變高 「伏流水」勝地面水 !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29日於高雄美濃菸葉輔導站,舉辦伏流水交流工作坊,從了解伏流水的定義起步,並以荖濃溪為例說明伏流水的特性,以及當伏流水冒出地表成為湧泉,如何與聚落生活、生態產生連結,以此了解伏流水的價值。
伏流水潔淨 幾乎不須用藥
台灣自來水公司坪頂給水廠廠長黃金水指出,當水資源枯竭,旱澇差別拉大之際,伏流水的開發能使豐枯水期都有備援,又因水源潔淨,有如「黃金水」。
黃金水解釋,自來水公司取用水幾乎都是高屏溪地面水,其次才是地下水,美濃民生用水大多為地下水。原水輸送到家戶使用之前,需先處理,用藥、消毒,還有產生的汙泥都須處理,地表水須使用藥劑消毒清潔之後,才可供民生用水。
然而,八八風災之後,高屏溪水質有時飆破6萬多度,今年6月的大水也達56000度,已算是泥巴水了,使用上十分困難,要轉換成民生用水,淨水廠只能大量加藥。
竹寮取水站早於1950年代、在自來水公司未成立之前,即建了伏流水井。今年原水飆高56000多度時,竹寮取水最高才27度;經過一周之後,高屏溪仍有兩萬多度;但竹寮取水才0.9度,平日則為0.5度,而國家飲用水標準是2度,在自來水供給上只需為了消毒加少許藥劑。
由此可見,伏流水之所以為救命水、黃金水,是有道理的。
「我們希望高屏溪斜張橋以下,到攔河堰之間,能多開發伏流水,這一段對公司取水方便管線也相對安全。」伏流水開發,對自來水公司也有好處。黃金水解釋,自來水公司在上游開發水資源,須建築大水管,操作危險也經常有爆管的疑慮,壓力相形大。
高屏溪攔河堰從斜張橋以下是大型地下水庫一樣,都是含水層,若開發伏流水,地面水有多水量就取多少水,可以減輕地表水使用壓力,善用伏流水也可以減少抽地下水,
伏流水開發晚到 須兼顧既有的利用行為
由於台灣伏流水開發的較晚,過去取用水資源的設備設施都以地下水和河川水為主,伏流水開發雖可與現有取水行為替換,但須考慮在不能替換的情況下,伏流水取用可能造成的影響。成大水利系助理教授林宏奕即建議,伏流水開發須顧及周圍使用地下水、河川水圳的社區。
「水循環始於雨水進入河川,一路伏流到地下,所謂的河川、地下或伏流水,都出於同一個來源,取用伏流水會影響河川及地下的水量,因此開發伏流水需考慮造成的影響層面。」林宏奕指出,伏流水開發須考慮取走後可能的影響,尤其是屏東平原北邊是重要的地下水源區。
水和其他自然資源,如地質資源石油、礦產,最大不同在於取用之後,隨著循環再生可補充,但必須考慮能否持續或來不來得及補充。而伏流水位於河床,透過埋在河床的集水管傳輸取水,地下水位穩定與否、多不多,也會影響伏流水取水效率。
他即針對荖濃溪沖積扇伏流水及地下水文進行監測,評估伏流水該如何規劃利用。他在荖濃溪和隘寮溪交會口,設置高美大橋、里港大橋、高樹大橋三個測站,觀察河川流量以及河床地下水位變化。
這項監測也加入地下水溫度變化,因為上游地下水湧入的水源基本上溫度較低,照理說,如此清涼的水流到河床的地下水,應能降低當地水溫,所以要得知某些位置是不是河川水流到地底下,是可透過溫度資料得知。
湧泉生物的避難所 伏流水開發利用有法可據
湧泉是伏流水中的一種型態。成大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也重申全台灣包括美濃,所有的湧泉都有生態的瀕危物種最後的避難所,水不同的湧泉水在不同土地流出來的地方,可能是農田產業,生活才有依據,產業和生活連結在一起,文化於焉而生。
伏流水這個用詞最早出現於中國水經注,「若水源潛入地表下復伏流出行程逕流者,均可謂之伏流水。」屏科大土木系特聘教授兼工學院長丁澈士解釋,表水和地下水都同源,卻因水體所處的位置、行走的路徑、以及地質條件與其所處的氣象環境所控制,而有不同的表現,這些交互作用逐漸於河床下及河岸邊形成伏流水帶(hyporheic flow zone);一般所說的「傍河取水」技術就是引取這一帶的水源。
近年伏流水開發逐漸受到重視可追溯到2011年8月29日經濟部的解釋令,而《環境影響評估法》「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已於2009年增加伏流水項目,丁澈士認為,將伏流水與地面水視為一體,每日抽取地下水17萬立法公尺以上才需環評,有利於伏流水源之開發。
另《水利法施行細則》對於河道之定義:「河川區域、水道治理計畫線、堤防預定線內」,丁澈士解釋,如果伏流水開發於河岸旁高灘地,即可解釋為水道治理計畫線內,可於高灘地傍河取伏流水,集水設施不必然深入至河床下,對於開發伏流水更具彈性。
水資源開發是預防缺水之苦,民眾平日仍須養成節水的習慣。水利署建議,每人平均用水最好能控制在250公升以內,養成善用水資源習慣。
2.無水庫因淤積而減低容水量之慮。
3.無水庫因潰壩而對下游釀成災害之慮。
4.無水庫上游淹沒區遷移補償問題。
5.用地小,取得容易,河床無構造物,對河床變化自然環境幾無影響。可避 免居民之抗爭,為最環保之取水工法。
6.取水設備愈低引水量愈穩定,旱、雨季之取水量除非長期苦旱否則變化不大。
7.建設時間短,一至兩年內即可完工取水。
8.工程費用較水庫工程、攔河堰工程少。
9.通常上游河面乾枯仍可繼續取用伏流水3~4月。
10.對降雨甚敏感,旱季一遇下雨隨即補注伏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