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兩岸》中共十九大後 台灣對於兩岸需有新思維

兩岸》中共十九大後 台灣對於兩岸需有新思維

編按:中共十九大落幕,其中對台政策特別引起矚目。對此,我國智庫紛紛開啟對話討論十九大之後的兩岸走向。國家政策基金會研判兩岸走向武統的可能性不高,但需注意外交戰;而立院舉行的相關主題座談中,學者們紛紛提出要用新的觀點面對中共,也面對兩岸關係。以下收集相關報導持續追蹤。

國家政策基金會的討論認為兩岸未來武統可能性小,從外交著手可能性大。

根據上報報導,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外交及國防組召集人林郁方26日邀集學者,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召開座談。林郁方在會上表示,中國大陸目前對台沒有武統的急迫性,但恐怕會從外交上下手,給台灣警告。談到兩岸是否統一,林郁方指出,他不認為中國大陸有統一的時間表,因為若有期程,反而會對自己造成牽絆,「萬一時間到了做不到,是不是就讓台灣就此脫繮而去?」另外,經濟制裁的手段也不太可能,就兩岸經貿交流的密切來看,大陸若對台制裁,自己也會重傷。

林郁方分析,中國大陸最可能採取的方式,就是在外交上下手,因為這對自己較沒有後遺症,同時也能給台灣警告。至於未來的兩岸關係,他說,就目前而言,看不出在總統蔡英文的主政之下,有改善的可能,未來恐怕就是「去秋入冬,寒意越來越濃」。

前國安會諮詢委員邱坤玄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提到「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句話顯示出,大陸對台的目標非常清楚,就是最終統一。但他說,如果大陸哪一天真的使用武力對付台獨,「其實那一天那是快要統一了」。

邱坤玄另提到,他比較關注的是,大陸可能以「發展的吸納能力」來對付台灣,透過本身的發展,吸納台灣在經濟、文化等各方的力量。他舉例,像近日發生的台籍十九大代表盧麗安事件,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前國家安全局長蔡得勝表示,中共到底會不會對台用武,關鍵在於台灣未來的政治走向為何,若是往主權問題走,那大陸絕對沒有一個人能容忍分離主義的出現。

蔡得勝進一步提到,過去前總統李登輝的「兩國論」主張,已讓大陸在處理台灣問題上變得緊迫;另方面,疆、藏、港獨的氛圍,都讓大陸感到有挑戰性,因此,面對台獨更不可能趨軟,否則會造成內部不穩。

而立法院舉行「中共十九大後之評估與新時代兩岸關係展望」座談會中,學者也認為台灣面對兩岸關係應該要有新思維。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中共十九大後,各項人事陸續底定,新的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團隊也即將成形,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張五岳昨表示,包括政治局常委汪洋、全國台研會會長戴秉國等,都曾負責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加上可能升任國務委員的外交部長王毅,和可望升任國台辦主任的劉結一等,將成為史上對美國和國際事務最了解的涉台團隊。

立法院昨舉行「中共十九大後之評估與新時代兩岸關係展望」座談會,張五岳在會上指出,新一屆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預計明年3月分組成,副組長可能是汪洋出任,汪洋目前是大陸「中美全面經濟戰略對話」的負責人,前任政協主席俞正聲、賈慶林對美國的了解都不及汪洋,若由汪洋負責處理涉台日常業務工作,與美國互動溝通管道將會大大不同。

此外,張五岳指出,現任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曾任國台辦主任,對兩岸與國際關係都相當嫻熟;曾任大陸國務委員的全國台研會會長戴秉國,也相當了解美國高層與智庫;再加上被視為即將接掌國台辦主任的劉結一,具有4到5年在美駐聯合國工作經歷,這也是前幾任國台辦主任沒有的。

張五岳強調,中美關係是同時影響全球與兩岸最關鍵的雙邊關係,明年3月新的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將是中共史上最了解美國的小組,這是台灣必須思考的,他也認為在習近平對內、對外、軍改、打貪方面都有大刀闊斧的改革新政下,對台工作不可能維持不變。

張五岳不諱言,習近平面對西方自由民主的價值沒有正面評價,也沒有高度包容,而是更堅持民族主義的中國夢,在這樣的價值取向上,未來兩岸如何互動,也是嚴峻的問題。對於九二共識的爭議,張五岳認為,當年時空背景已完全不同,包括國統會、國統綱領從有到無,台灣統獨民意的大幅變化,若兩岸要與時俱進,就應該有新思維。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前陸委會主委、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在會上提出了「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理論,表示美中台的三角關係,是60年來多層面的互動,達到目前三方「維持現狀」,互不採線的結果。他認為,「守衡」(守住均衡)將是蔡政府要維持的均衡點,台灣守住這個衡,不要出狀況,未來30年就不會有顛覆性的改變。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致詞時指出,兩岸關係從去年520以來就邁入一個新階段、新時代,面對新情勢的發展,雙方必須要有新思維、新作法,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她再度強調,兩岸和平穩定發展需要雙方共同落實,不是其中一方可片面設定目標,也不是一方提出問題,要給對方答案。

針對十九大報告,陸委會認為大陸將續採「軟硬拉打兩手」策略,並期盼雙方攜手共建兩岸「新模式」。

參考來源:上報、中國時報、工商時報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