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鴻海FII火速通關 台灣資本市場響警報
鴻海旗下FII昨(8)日獲得大陸證監會發審委全票通過IPO案,短短36天就完成A股IPO流程,相較於去年上市的陸企IPO平均費時1年3個月;更早之前,上市流程平均達到三年,FII創下陸股有史以來上市速度最快的紀錄。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大陸媒體以「插隊保送」、「跑步上市」、「光速IPO」等形容詞,描述FII這次登陸A股的特殊之處。
FII能獨享A股上市「快速通關禮遇」,大陸媒體歸因於:一、大陸正致力培養一批自己的獨角獸公司,在FII創下先例後,未來大陸資本市場將優先對符合條件的新經濟企業提供融資。
其次,落實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去年底在全國台協會長座談會上的承諾,鼓勵並支持台企在A股上市,加快形成「台企類股」。
曾協助多家台商順利在滬深股市掛牌的富拉凱投資銀行董事長劉芳榮指出,FII大陸員工高達26.9萬人,2017年營收人民幣3,545億元,超過99%的A股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典型代表。FII能走快車道完成A股上市,更多是為凸顯北京當局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繼亞翔之後,第二家台灣上市公司以「T+A」(台股+A股)模式,成功分拆大陸子公司在A股上市,FII登陸A股對台灣資本市場可能造成的後續效應仍不容小覷。一名任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上海公司的台籍會計師說,在傳出FII將在A股上市消息後的一個多月裡,就接到多家台商詢問電話。
一家台資券商稱,目前台灣近1,700家上市櫃公司中,近八成在大陸有投資。這些企業未來只要在大陸有再投資需求,循亞翔與FII的「T+A」模式,在大陸就地融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台灣上市公司爭取登陸A股。
過去外資若要投資亞洲IT類股,台灣是無法略過的重要市場。但未來如果A股也開始聚集越來越多包括台灣企業在內的高科技與新經濟類股,加上6月1日起,A股將被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並預期未來可望逐步提高比重,台灣資本市場面對的挑戰,恐怕不只是如何留住企業的問題。
FII對指標台商帶來的磁吸效應不容小覷,尤其在「惠台」政策大旗下,台灣資本市場的邊緣化危機恐迫在眉睫。
根據聯合報報導,不久前,FII的母公司鴻海才在美國總統川普見證下,遠赴美國威州設廠,A股能「留下富士康」也有一別苗頭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FII只是鴻海將大陸及海外子公司重組而成,但擺脫硬體代工形象,以「工業互聯網」姿態重新亮相,大陸證監會更為FII大開方便之門,一般預期在A股上市後,市值可望一舉超越母公司鴻海,屆時,凸顯台股本益比較低的窘境,而且其他台商口袋其實也能變出現成的「獨角獸」,若FII「示範」效果良好,指標大廠打包赴A股上市恐成為風潮。況且,MSCI新興指數六月將納入A股,國際能見度大增。
事實上,在中美全球政經角力下,大陸致力人民幣國際化是自身「大國戰略」的一環,繼今年推出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升級大資本市場也是不得不的改革行動,特別是大陸近年「新經濟」蓬勃發展,新創企業早前赴海外籌資掛牌,隨著產業成熟,「境內賺錢、境外分紅」成為當局心中的痛處,力推「獨角獸們」回歸A股是改革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大陸啟動資本市場升級戰略,大格局看的是與全球競爭,順手「惠台」則有一箭雙鵰之效,未來若一帶一路政策也啟動「惠台」,繞過政府直接與金融業合作,台灣在如此兩岸關係、中美各有「大國策略」下,如何避免整體競爭力流失,更有迫切感。
針對鴻海子公司A股上市,我國金管會也作出回應。金管會對此表示,FII並非鴻海重要子公司,獲利僅占鴻海損益的0.05%,且是大陸註冊公司,本來就無法回台掛牌,且在大陸掛牌可取得當地資金及知名度,減少母公司資金負擔。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證期局副局長周惠美表示,大陸這次即報即審的新規定是針對生技、雲端、AI及高端製造四大產業,市值必須達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且必須是在大陸註冊的企業,「不是只針對台商企業」,也不會對台灣註冊的企業有影響。
但金管會也已針對此事進行相關討論,去年12月及今年2月證交所及櫃買中心都已發布新規定,要求上市櫃公司若出現三年內對重要子公司會降低持股達10%,或喪失控制權,即要委請獨立專家出具意見,並要提到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
所謂重要子公司即是依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報規則中明訂的,單一子公司占總公司合併營收15%、占合併進貨金額25%、占合併總資產25%、對子公司投資金額占公司實收資本額40%以上、子公司獲利占合併損益50%以上等,都算是重要子公司。
依上述標準,FII根本就不算鴻海的重要子公司,但鴻海依舊自願性將FII要赴大陸掛牌在股東會討論通過,並進行重訊公告。
金管會也表示,大陸股市雖然籌資規模大、本益比高,但台灣股市則法規透明、資金匯出限制少、再籌資容易等,金管會將持續推動恢復股市動能相關策略,建構多層次市場,並由證交所及櫃買中心赴大陸、東南亞國家招商,並已研議多元上市櫃條件,希望吸引更多海外台商回台掛牌。
至於在大陸註冊的台商企業若要返台上市,必須要等台灣開放「T股」上市,否則只能是設在大陸以外的第三地企業返台上市,至於T股開不開放,過去在馬英九總統任內,金管會曾有建議,但因涉及兩岸政策,目前並非金管會可回答的議題。
參考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