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工商社論》嚴肅看待年年揮之不去的缺水夢魘

工商社論》嚴肅看待年年揮之不去的缺水夢魘

雖然目前台灣北部地區水情尚屬穩定,但南部地區已有8個月無明顯降雨,中南部的水情又要開始拉警報了。行政院長賴清德在4月19日聽取經濟部「107年度抗旱作為及防汛整備」簡報之後裁示,將以「5月底不進入影響民生及產業之分區限水」為目標,持續執行「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的措施,而且希望能把握適當時機實施人工造雨,以度過這次的枯水期。政府目前的「抗旱作為」,值得進行深入的探討。

首先,世界經濟論壇今年1月發布「2018年全球風險報告書」,就指出極端氣候和水資源危機的嚴重性。依據經濟部對於梅雨季節氣候特徵之統計資料,一般降雨主要集中於5月中下旬和6月,降雨區最主要的是中南部。而今年的旱象其實早有跡象,原因就在去年11月和12月的降雨情形不如以往,且3月到4月全台降雨普遍偏少。依據水利署的資料顯示,全台灣最大的曾文水庫只有平均值71%的儲水量,而且從去年8月1日到今年4月中旬,已經有250天沒有單日在80毫米以上的降雨。影響所及,除了苗栗縣的水情燈號是「第一階段限水」,台南市和高雄市、以及澎湖縣的燈號則都是「水情稍緊」。

其次,在「看天吃飯」之餘,要解決「多雨,卻缺水」的問題,政府必須吸取2009年8月「抗旱及防汛」的教訓。在莫拉克颱風侵台前一個月,2009年8月全台乾旱,桃園縣、基隆市、台南縣市和澎湖縣,都進入了「夜間減壓供水」的所謂「第一階段限水」。

台南的曾文水庫和烏山頭水庫、以及桃園的石門水庫也實施第二階段「次要民生用水」的限水措施。莫拉克颱風的來襲,雖然解除了旱象,卻也造成極其慘重的水患和傷亡。

更甚者,因為莫拉克颱風的泥砂而加速老化的曾文水庫,甚至一度傳出只剩下20年的壽命。依據今年3月天下雜誌所轉引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衝擊與調適面向」之預估數據,就算不加入極端氣候變遷的因素,到了12年後的2030年,石門水庫的淤積率則會是48.6%,曾文水庫的淤積率會達到53%;而如果加入極端氣候的影響,則前者將是62%,後者更高達77.6%。

最後,檢視經濟部水利署有關開源的「增加供水」、節流的「節省水量蓄存水庫」、調度的「跨區域供水」、以及備援的「降低缺水風險」,無疑和科學園區和工業區的分布區位有密切的關係。從翡翠水庫「北水南調」到新竹的8,600萬噸,以及苗栗支援新竹、台中支援苗栗、高雄支援台南2,700萬噸「南水北調」,就兩者合計的1.13億噸觀之,「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的「水電氣供應委員會」,必須要擔心的問題顯然很多。

從去年11月經濟部的「產業穩定供水策略」,到今年4月「抗旱作為及防汛整備」簡報,水利署所提出的「現階段抗旱節水成果」,都很重視「節省水量蓄存水庫」。但是,由於沒有更有效的配套獎勵方案,政府所寄望業者,科學園區和工業區廠商的自主性節約用水只有1,800萬噸;而第一階段限水和自來水減壓供水所省下來的2,000萬噸,也是杯水車薪。

針對每年颱風季節的降雨和梅雨季節的鋒面,帶來全年至少一半的雨水,如何讓「送水娘娘」不要變成「過路財神」,過門而不入,「非經濟因素」還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台灣山勢陡峭,河川湍急,已經不容易留住降雨;自來水的漏水率達到兩成,足以供應全台兩個月的用水,依據今周刊2015年3月的調查採訪,5.9萬公里的管線只靠67人徒步抓漏。老舊管線沒有經費汰舊換新,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政治因素,除了水費很難調漲,管線的舖設也是民眾看不到的基礎建設,不會獲得掌聲。

再者,多年來一直無解的還有目前95座水庫裡面,面積1萬平方公里、供應家用或公共用水的62座水庫,有涵蓋都市計畫地區、原住民保留地、以及原有平原地區的居民,很難做到完全禁止住在水源山坡地的93萬民眾,不可以有任何形式的開發行為。

換言之,對於水庫上游集水區的土地使用限制,無疑是另一個政治問題,而基於今年所公告國土計畫「國土保育地區」功能分區之劃設及管制,則仍有賴落實「分區管理」的措施。

以上簡言之,政府的抗旱作為,「七年之病,難求三年之艾」。善加規劃和執行短中長期的政策措施,仍有賴從中央到地方所有政治人物的重視和努力。

引用來源:中時電子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