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席娃博士:生物多樣性才能帶來真正營養的食物

席娃博士:生物多樣性才能帶來真正營養的食物

席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是世界知名跨學科領域的環境農業倫理學家,大力推動綠色農業政策,提倡有機農業、反對基改食物。2003年《時代》週刊(Time)將其評為「環境英雄」,2010年《福布斯》雜誌(Forbes)也將席娃列為全球七大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今年應台大生傳系邀請,第三度來到台灣分享綠色農業經驗,除了在「亞太地區農糧與食物倫理國際研討會」(APSafe)發表演講,也與副總統陳建仁會面討論台灣有機農業,以及至法鼓山等地發表演講。

「『綠色革命』不僅不是用綠色農業的方式,『革命』也不是來自土地上的人民,而是來自跨國企業。」席娃演講時表示,依靠農藥、化學肥料的農耕方式,即使能夠提高產量,卻不是真正的食物,缺乏食物應該要有的豐富營養價值。席娃強調,「營養是唯一重要,也是唯一必須考量的事。」

席娃:土壤代表未來,含有豐富營養

席娃博士10日參加「亞太地區農糧與食物倫理國際研討會(APSafe)」時指出,糧食、農業、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這一切都來自土壤,「土壤是全世界含有最豐富內容的東西。」每一公克土壤含有三萬個原生動物、五萬個藻類、幾十萬原生菌,但人類卻要用化學肥料改變土壤成分,「這些新化學農法其實在殺害很多生命,」傷害了土壤裡的有益生物和微生物。

「在印度文化裡,糧食是一切事物的來源,幫我們治療各種疾病。」席娃表示,真正食物是要讓生物維持生命、保護各物種品種、維繫氣候穩定,「如果我們不干擾,這世界仰賴大地之母,各生物系統彼此息息相關,人類生存僅佔地球系統一小部分。」

「古老說法裡,土壤代表未來,照顧好土壤,就照顧好未來,印度同時呵護也破壞土壤,讓我憂喜參半。」對土壤的疏忽,威脅到人類文明,席娃在自己國家見證,農村空無一人,成為新的難民。

席娃進一步解釋,農民利用化學方式種植、使用工業生產的種子,用掉非常多水資源,結果大旱災一來,整個村莊都無法繼續從事農業,農民成為難民。而政府農業政策也就像植物的根,沒有得到穩健支持,「國家訂定很多合約,不是為土壤,而是為競爭出口量、市場等。」

 


 

「健康、真正的食物建立社區,假的食物破壞社區」

集約式農業產生許多問題,除了單一栽種方式,破壞生物多樣性,還包括石油、汽油進入農業生產,產生溫室氣體,造成氣候變遷。席娃表示,十單位化石燃料產出一單位糧食;但有機農法一個單位輸入,就有十個單位產出,而且非常營養。

此外,現在大量生產糧食卻也大量浪費。席娃解釋,大量生產食物的公司,開始以食物大小定義食物好壞,而不再是以營養多寡區分,這非常不合理,像紅蘿蔔不符合某尺寸就被認為不安全。尺寸、重量成為王道,以這個標準衡量,百分之八十的食物因而被丟掉。

「一夕之間許多食物突然不符合規定。」食物應該重視多元營養,而不是單看尺寸大小。席娃舉例,現在人體對麩質過敏,不是因為麥有麩質,傳統的麥其實就含有麩質,但不會影響人體腸胃;而工業化生產讓小麥麩質表現更強,生產出來的食物,造成人體過敏。

「健康、真正的食物建立社區,假的食物破壞社區。」席娃指出,現在用假科學捍衛食物缺乏營養的問題,沒告訴大眾蛋白質、澱粉對人體真正的意義,天然和人造的兩種蛋白質在化學結構上可能類似,但對人體作用卻不同,「假食物背後是假科學支持。」席娃表示,現在製造食物都有人為刻意介入,生產利用化學方式、食品加工添加防腐劑、用味素讓不好吃的食物變好吃,「我們吃的是垃圾,工業化耕種植物缺乏營養價值,你就會想吃更多。」有些科學家宣稱化學食物跟天然食物一樣,都可以消化沒問題,所以大家不斷在吃假食物。

 


 

席娃:「我尊敬微生物,從他們身上學習」

「印度被認為糧食產量低,美國則被認為產量高,只有百分之二的人從事農業,在監獄的人比從事農業的人還多。」席娃指出,工業化生產要提高效率,農民被視為數字而不是土地的主人,如果要把印度百分之六十的農業人口降到百分之二,就要有其他足夠的就業機會,得要花350年才能製造這麼多工作機會。

農民無法靠農業生活便容易犯罪,「過去十年在印度,到底發生什麼事?」越來越多印度女性無法從事農業生產,衍伸人口販賣問題。席娃舉例,以前婦女每天去市場賣蔬菜,但土地被炒作販賣後,婦女一樣去市場,卻是在販賣身體,「婦女並不想參與性交易,但因為生計問題,被迫進入性產業。」「我們把年輕人帶入死胡同,如果一個人從早到晚一事無成,無法過生活,很多人就會流於犯罪、吸毒,這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未來。」

「我每天都在學新知識,向種子、土壤、地球、蝴蝶、農民學習。」席娃認為必須對土地謙卑,土壤裡微生物的運作方式非常睿智,「所以我尊敬微生物,從他們身上學習。」此外,也應該把食物生產想成生態行為,而食物也是保護人類不滅絕的關鍵。

 

(左)席娃博士與(右)副總統陳建仁討論台灣有機農業發展(圖片提供/總統府)

 

生態農耕是否能解決飢餓問題?席娃:「絕對是」

不過工業化生產方式帶來高產量,以生態綠色農耕方式是否能夠解決饑餓問題?《上下游》記者會後,向席娃提出進一步詢問,席娃表示,食物不該被視為商品,而是該重視它營養的價值。不論單樣商品生產多少,還是會有人處於飢餓狀態。席娃道出工業化生產下的荒謬,「你可以生產越來越多,像美國這些大國,大規模生產,但饑餓沒減少反而增加。」商品沒有任何助益,它餵食、滿足的是利益,而不是人類。

營養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席娃不斷重申這概念重要性。「當你製造食物,你是在製造自己所吃的東西和健康,」所以該考量營養這個因素,而不是產量。因此,重視營養價值、綠色農業方式,就能解決饑餓?「絕對是。」席娃目光炯炯、斬釘截鐵地說,現在人追求物質而且慾望永無止盡,但金錢不該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應該是去做對的事,從事對地球及食物對的事情,並且將對的食物帶給人類,就能終止饑餓。

席娃也以過去研究為例,用以前天然種子、灌溉、種植方式,其實跟綠色革命後的產量一樣,「我們並沒有真正用化學物達到產量。」綠色農業可用物質轉移方式,達到更多產量,這也是友善農耕方式的必要性。

只有經濟沒倫理的生產方式,造成環境破壞而無法永續,只有生物多樣性才能提供更多收成。席娃解釋,用綠色農業方式生產,每公頃產生營養成分遠遠超過單一物種大量生產的營養,「你要衡量有多少營養價值的食物,而不是多少重量的食物。」

 


 

如何面對追求金錢慾望?

但該如何面對追求物資、金錢的慾望?席娃認為,人類有對於奢侈物品的需求,生活簡單是很重要的部分,但他們沒辦法做到的話,也不會有人強迫他們。「我們只能祝福他們,我不會說『你一定要這樣做!』,而是我必須去為我所希望看到的,做出改變,做對的事,讓他們跟隨。」席娃手一揮,好像任一切順其自然,但對於自己所做的事,席娃一直深信不疑,也堅信自會有人跟隨。

席娃表示,她不會說依靠這樣生態農業的方式可以賺更多錢,因為這會讓有的農民因為錯誤的初衷而追隨,「我們勞作,但不會摧毀地球、破壞家庭,逼迫你走向死亡或自殺,我們讓人們得到好的食物,而金錢就會朝著好的、正確的方向找來。」

面對挑戰如何解決?「去做你認為必須去做的事」

面對各種挑戰該如何解決?「去做你認為必須去做的事。」席娃不假思索地答,沒有遲疑、動搖,就這麼理所當然,「你會遇到各種挑戰你的人,但就是永遠去做對的事。」而其中最困難的挑戰,就是面對像孟山都這樣跨國農藥、肥料公司,「(跨國公司)不斷併購越來越大,像癌症一樣蔓延,不知道什麼時候停止生長。」不僅造成水污染、傷害生物多樣性,也使蝴蝶、蜜蜂慢慢消失。

「我不跟他們戰鬥,我做更好的事情,當人們意識到,我們不需要化肥毒藥跟基改食物時,這些公司自然就會生存不下去,當我們一次準備好,我們就會起而反抗。」席娃如是說。

台灣如何向印度經驗學習?

記者問及,台灣如何從印度經驗中學習?席娃思索一下後表示,核心價值還是營養的食物,台灣擁有不同多樣品種作物,也有鼓勵年輕農夫種植。而印度則有一個省份已經成為百分之百有機,還有五個省份正在朝向有機,要讓有機農業普遍化,最重要的是正確且大力推動相關政策。

引用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