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中美貿易戰 企業、學者紛紛示警
美國總統川普才威脅加碼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美國白宮十九日又發布報告指出,概述中國大陸透過六大類經濟侵略行為,威脅美國與世界的技術與智慧財產權;其「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鎖定的產業,許多對國防產業運用極具重要性。
根據聯合報報導,由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發布的報告,題為「中國的經濟侵略如何威脅美國與世界的技術與智慧財產權」,逾廿頁。
白宮指出,該辦公室透過報告,概述大陸如何積極尋求透過多種途徑,獲取美國的技術與智慧財產;報告列舉大陸經濟侵略的六種行為,包括竊取(智財權)、強制技術轉移、規避出口管制、限制原物料出口、情資收集、收購。
該辦公室研究了中國大陸如何透過「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來佔領驅動未來經濟成長的新興高科技產業;中方鎖定人工智慧、航太、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高鐵、航運、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其中許多產業對於國防應用極具重要性。
報告也點名幾家知名中企,指企業治理已成為推動大陸戰略目標的工具,現在企業董事會可直接受黨的指示,例如大陸國內搜尋網站龍頭百度組建黨委,連結企業營運與國家產業政策及國家政治目標;百度在美國矽谷非常活躍,在美國投資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技術等。
此外,愈來愈多受國家支持的大陸企業,投資美國學校的研究計畫和建設新研究設施,例如華為的創始人曾在解放軍中供職,而華為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合作研究人工智慧等相關領域。
中美經貿大戰煙硝再起。有消息指,中國國家副主席、素有「救火隊長」稱號的王岐山本月底或7月初可能因此前往美國,就貿易問題與美交涉。
根據工商時報綜合報導,中國雖誓言反擊,但避免貿易戰仍是其最高指導原則。而根據白宮的加徵關稅日程,美國將在7月6日開始對首波總值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徵稅,在此之前中美還有最後談判時間。
知情人士指出,王岐山此行赴美,除緩解中美貿易緊張外,其另外一個目的或是打消美國對中國政府支持的科技領域的進步和投資的擔憂。路透上月曾報導,王岐山或在年中訪美,屆時將與美國簽署一攬子協議,包括中方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同意美國公司在中國建液化天然氣加工廠、以及智財權保護的新承諾等。
分析稱,習近平團隊中,王岐山是唯一擁有對美交往、國際談判豐富經驗,又諳熟財金運作的精英,由他赴美緩解中美關係,似乎是不二人選。
不過,港經分析指出,即使王岐山親自出馬,恐怕也難為中美關係「消消氣」。當前白宮已被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洛德等對中貿易鷹派盤踞,王岐山此行是困難重重。
另外,據稱王岐山在華爾街精英圈子中,有深厚人脈關係,但在鷹派當道、鴿派消音的格局下,華爾街精英階層、乃至「高盛幫」已成白宮排斥對象,實難以擔任中方說客,為中美搭起良性對話的橋樑。
值得一提是,王岐山今年3月會見IBM、晶片大廠高通等高層時曾警告,若中美貿易緊張升高,「大家要繫緊安全帶」。可見王岐山早已預期這場貿易磨擦的複雜性。
三大央行總裁周三異口同聲警告,一旦貿易衝擊加劇,恐殃及金融市場並拖累全球經濟,讓全球遲遲擺脫不了超低利率的時代。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在葡萄牙辛特拉舉行的央行論壇上,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日本銀行(央行)呼籲各國冷靜,並警告將為衝擊加劇付出高昂成本。
●Fed主席鮑威爾
--貿易政策變化「可能使我們不得不懷疑前景」
--他說,貿易緊張雖尚未影響美國經濟成長,但業界漸漸向Fed表達憂心,擔心衝突會影響投資和徵人的計畫。
●ECB總裁德拉基
--「非常令人不安,我看不出什麼好處。」
--他警告,貿易爭端已對歐元區經濟形成「極大不確定性」。
●日銀裁德黑田東彥
--美中貿易爭端對日本經濟有「極嚴重的間接衝擊」
--「若美中關稅爭執持續加劇,並確定落實,對集中中國、南韓、日本、台灣以及東南亞經濟體的東亞供應鏈,會有嚴重影響。 」
中美貿易戰白熱化,台灣企業大老紛紛憂心示警。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中美貿易戰持續變化中,張忠謀因此指出,「局勢一直在變,我希望中美貿易戰不要打起來。」他說,如果貿易戰打起來,恐怕對中美兩方、甚至全世界都不利。
許勝雄也認為,如果貿易戰開打,衝擊面會很大。對中美兩方,他形容是從原本「拿著槍打一打,有標靶、有目標、有課稅項目」,演變為是「拿著機關槍掃射」,現在中美雙方已經不只是在叫陣,甚至是在「賭氣、賭魄力」,如果把政治因素也加進來,衝擊將會是全面性,後果也很難預料。
「全世界都會烏煙瘴氣」,羅智先直言,現在根本分不清哪個是純粹的中國或美國產品,中美貿易真打起來,全世界都會捲進國際貿易戰裡。
他說,貿易戰對統一這種內銷型產業的「直接影響不大」,但若大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對內需市場的「間接影響還是存在」。
不過,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則持較為樂觀的態度,「我不悲觀,」他認為,影響有限,但問題是心理戰。他說,主要問題在政治,中美兩大國都不肯被占上風,「大家都想占上風,今天500億美元、明天2,000億美元,我不覺得會發生,因為這影響很大」。所以,他要大家對台灣有信心,要正面思考,不要抱怨政府太多。
陽明海運董事長謝志堅指出,美國對大陸主要針對科技與大宗物品,大陸對美國主要是農產品、原油與汽車;如果真的開打,航空貨運、貨櫃船運與散裝船運都受影響,但是各項貨品仍有購買需求,只是買的地點改變,交通業界應變能力要很強。
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也認為,貿易戰對散裝船運最沒影響,因為大宗物料與農產品是一定要買的,只是換個地方買,如果改向中南美買,航程還要更遠。
針對美中貿易戰升級,財經學者20日受訪時擔心,若中美相互報復,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世界經濟緊縮。
根據醒報報導,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分析,美國升級貿易戰的背後不但是為了解決兩國貿易赤字,更是要阻止「中國2025製造業」主導未來科技產業的能力,以免影響美國在科技業的龍頭地位。淡江大學財經系教授聶建中則說,台灣和中國科技生產鏈緊密,貿易戰開打,台灣各個產業也將受到衝擊,政府必須及早因應。
針對美中貿易衝突最新情勢與政府相關因應,蔡英文20日召集行政院長賴清德、總統府陳菊秘書長、國安會李大維秘書長及國安相關首長進行會議,就美中貿易衝突再次升高的原因及後續可能發展與因應,進行充分討論及沙盤推演。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於會後轉述,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經濟可能的衝擊影響,國安會已綜合相關部會之評估分析,美國依據貿易法301條款對進口中國大陸500億美元產品加徵25%關稅,「對台灣科技產業影響很有限。」
國安會的報告也指出,美國若進一步對2,000億美元進口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影響面勢必擴大;假若美中持續相互報復,則可能觸發「全球金融市場強烈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甚至引發失控的局面。
聶建中受訪時表示,川普發動貿易戰主要是為了照顧美國企業,並不會那麼快就結束。但美國對中國價值約500億美元的產品開徵關稅,包括機械、電子、金屬、化工及運輸設備,主要是為了阻止「中國2025製造業」主導未來產業的能力。
「即使中國願意部分妥協,恐怕也難以滿足美國的胃口,未來全球金融市場恐怕會出現大動盪。」聶建中進一步說,台、美、中三角一直息息相關,且商品還互補,若任一方發動貿易戰都不利台灣對外貿易。台灣在中國有很多下游的產業,不但是機械、電子、金屬、化工,若貿易戰持續升溫,任何產業都會受到影響。
至於中國是否會硬碰硬反制美國?聶建中說,美國在中國的產業主要以服務業、科技業為主,但中國也自知打貿易戰沒好處,並不一定會提出比美國更強的反制措施回擊。
林建山受訪時分析,貿易戰最直接的衝擊是影響消費品,緊接著將衝擊金融市場。美國對中國500億的商品課25%的關稅主要是解決中美貿易失衡的問題,希望能夠在期中選舉消除美國貿易赤字。但川普另外對中國價值約2000億美元的產品,加碼10%的關稅是為了針對「中國2025製造業。」
林建山進一步說,美國怕中國到了2025年會產生很多智慧製造業超越美國,之前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若中國智慧科技產業數量、技術超過美國將衝擊美國產業。但他認為,美國利用關稅制裁中國,也將使歐盟、日本等國受到傷害,勢必會衝擊國際貿易,未來金融市場不但會消退,世界經濟也將緊縮。
針對美中貿易衝突可能對台灣造成的衝擊,蔡英文總統昨天舉行國安首長會議,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會後轉述,國安會綜整相關部會的評估分析認為,美國依據貿易法三○一條款對進口中國大陸五百億美元產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對台灣的影響很有限。
根據聯合報報導,國安會報告也指出,美國若進一步對二千億美元進口中國大陸產品加徵百分之十的關稅,影響面勢必擴大;假若美中持續相互報復,可能觸發全球金融市場強烈震盪及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其後續衝擊影響將有失控之虞,但此一極端狀況發生的可能性不高。
蔡總統昨天召集行政院長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及國安相關首長開會,就美中貿易衝突再次升高的原因及後續可能發展與因應,充分討論及沙盤推演。
國安會在報告中指出,鑑於美中貿易衝突與對抗有長期化趨勢,我國必須審慎應對可能出現的結構性變化,包括全球產業供應鏈重整,兩岸台商在區域供應鏈所扮演角色的重大變化,及對台美中三邊關係可能造成的影響。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昨天在經濟部舉行記者會表示,以目前美方提出的兩項清單,短期內對台灣影響不大;但如果兩千億追徵上路,影響層面將擴大。
經濟部國貿局表示,美方提出兩項清單,總共有一一○二項產品,涉及貿易值五百億美元。「清單一」共有八百十八項產品,涉及三百四十億美元貿易值,將於七月六日起課徵額外百分之廿五的關稅。清單內產品如光學儀器、醫療器材、汽車零組件等多供應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因此粗估對台灣影響有限。
國貿局表示,「清單二」新增兩百八十四項產品,包含石化、鋼鐵、機械、電子電機等,涉及一百六十億美元的貿易值。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完成公聽會後將公布最後結果。
工業局指出,這次「清單二」新增產品,比較特殊的是把積體電路也放進去;不過,因為台灣積體電路很有競爭力,初估不會有什麼影響。而且,面板、手機、電腦等最終消費型電子產品都沒有放在清單內,所以對於消費型電子產品輸美沒有太大影響。
參考來源:醒報、聯合報、經濟日報、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