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經濟》中美貿易戰 基金會邀請專家學者看政經變化

經濟》中美貿易戰 基金會邀請專家學者看政經變化

編按:余紀忠文教基金會19日舉行「停、看、聽-全球政經變化 為台灣把脈」系列座談,以「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遵義,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等學者專家發表看法。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19日舉行「停、看、聽-全球政經變化 為台灣把脈」系列座談,以「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遵義,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等學者專家發表看法。

以下整理媒體報導內容:

與會學者多悲觀認為此戰短期難了,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引言時表示,美國堅持打這場貿易戰,最後肯定兩敗俱傷,陸、美皆「雙輸」。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引言時表示,美國堅持打這場貿易戰,最後肯定兩敗俱傷,陸、美皆「雙輸」。

薛琦指出,美國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大陸採報復措施、貨幣貶值,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限,但股市累計跌幅達2成,反映投資人對景氣前景的憂慮,加上民間消費、投資皆出現信心儼然不足,恐怕難以再承受貿易戰加重的衝擊;反觀美國,貿易戰帶來的通膨問題,加上刺激消費的減稅政策已難再試,貨幣及財政政策皆面臨極大壓力與考驗。

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以目前態勢預估,陸美貿易戰會持續升溫、打得不可開交,短期內難以結束,因為這不僅牽涉裡子(經濟面)的議題,還涉及大國「面子」的問題,任何一方只要示弱,領導人都難以對國人交代,事件已演變成「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抗爭了。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也認為此戰「很難了」,美方專挑華人大節日來課徵關稅,例如,美國總統川普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就選在下周一、中秋節生效;川普先前挑了端午節公布關稅清單,擺明就是讓你「很難過」,如此不友善的態度,讓大陸想起鴉片戰爭、被洋人壓著打的民族情節,增加和解的難度。

近來陸方對美國貿易制裁多「冷處理」,許嘉棟認為,大陸目前正靜待美國期中選舉結果,或許結果出爐,談判的籌碼、態勢就截然不同了;陳添枝認為,美國也不急著結束貿易戰,川普真正的目的是促進廠商回美國生產、經濟更好,最後贏得下任的總統大選;除非大陸提出有利的讓步,貿易戰才有可能提早結束。

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遵義認為,陸美貿易戰讓大陸也從中學到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近來全球專利權申請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大陸。劉遵義認為,金融市場對不確定性很敏感,但連許多陸企掛牌的港股都沒有跌太多,美國S&P 500指數還上升5%,顯示各界的擔心都只是心理作用,實際影響不大。

會議也指出中美貿易戰將成雙輸的持久戰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估測,中美貿易戰將成持久對峙,隨著技術流動不易及國際分工面臨的風險,大陸將逐漸發展出自有的技術體系,和美國體系有所區隔,而技術體系的分隔也將帶動生產體系的分割,形成兩個集團的對抗,美國有強烈意圖把重要供應鏈自中國大陸剝離,以確保未來技術發展不受大陸牽制。中央研院究院院士劉遵義指出,依境內產業附加價值計算,大陸對美出口的直接占比不到25%,假設對美國出口的一半完全停止,大陸國內生產總值的最大損失可能估計為0.43%,「這是一個可以容忍的水平」。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指出,「美國對大陸的警戒主要是技術,不是貿易」,目前美國有35萬大陸留學生,正是美方指責陸方偷取技術的源頭,美方不會輕易放任不管,甚至有美國學者主張限制大陸留學生數目,以防技術外流。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指出,美中貿易戰在經濟面是一場「雙輸之局」,美方認為美中貿易不公平之處,其餘國家卻認為美國在服貿、與智財權相關貿易(Trips),及直接海外投資上均享有極大優勢,陸方領導雖已做出原則性並有意義的回應,但如何具體落實,將是中美雙方爭議協商的重點。

綜合來看,大家認為中美貿易戰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目前似仍有限,惟民間消費與投資信心已然不足,恐難承受貿易戰逐步加重的衝擊。

關於貿易戰是否引發匯率戰,會中有所討論。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貨幣匯率一直是各國央行在國際貿易上的最佳武器,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19日在分析「貿易戰對國際金融之衝擊」時表示,或許貿易戰使大陸的出口、經濟成長與就業受挫,但大陸仍有龐大的潛在內需市場,以及寬廣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因應空間,未必一定要採取貶值一途。

許嘉棟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因各種經濟因素變化之影響而有升貶,屬正常現象,研判大陸非至必要關頭,應不會輕易政策性貶值、不會啟動匯率戰。

他強調,貿易戰對於國際金融的衝擊不是容易預測,目前中美貿易戰的未來發展更是撲朔迷離,其它市場或國家在經濟政策方面必有所因應,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因應對策,且各國的經濟變化亦可能牽動政治面的調整,所以國際金融所蒙受之衝擊難以推測,真正要關注的是「會不會引發匯率戰」,這將左右衝擊大小的關鍵。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指出,國際貿易研究學者最近十分關注中美貿易戰,「研究數十年來,終於有一個真正場景讓大家實地體會」,他自己就從頭到尾都一直在整理資料,美方一再顯現「對大陸崛起的不安」,要求在經濟的新現實下,需要一個國際的新秩序,很顯然貿易戰將是持久戰。

許嘉棟強調,貿易戰必然加大匯率的動盪,貿易戰也會影響經常帳收支,擾動金融帳資金進出,加大美元價位的起伏,各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必然擴大,如果在各方貿易駁火過程,有國家以外匯干預促成貨幣貶值,作為貿易戰的因應,會擴大到各個國家的匯率動盪。

許嘉棟認為,這次對峙發生同時,順應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漸趨完善,人行不再只注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改以一籃子貨幣為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標的,顯示中方無意以貶值來爭取聲量,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略貶,應是經濟面因素導致,尤其美元有升息、減稅吸引資金流入美國的利多而走強。

根據風傳媒報導,者認為,中美貿易戰短期看來對兩國經濟都不致造成太大影響,也不會引發匯率戰爭;但衝突是否能降溫,則得等到美國期中選舉後才能明朗。

現場專家學者們也針對貿易戰的起因與過程做了梳理。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3月以懲罰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等理由,對中國祭出「301條款」,6月開始公布清單、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課徵關稅,總課稅商品金額達2600億美元,中國也陸續提出重稅反制。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僵持不下,連帶影響全球市場走向,讓學者形容,中美貿易戰將是影響未來全球政經情勢的轉捩點。

探究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因,前證交所長、現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分析,美國去年貨品貿易赤字超過8000億美元,中國就占近一半,表面上看來對中國加關稅很合理,但若無法因此引導業者回美國生產,則稅加再多都沒有用。薛琦因此推測,美國應是想藉對貨品課稅,換取在服務貿易如金融、教育及技術移轉上的籌碼。

美國對中國發動攻擊更深一層的理由,則是憂心中國崛起將改變美國霸主地位。劉遵義認為,中國現今人均GDP已是美國的3分之2,再過10年就可能超越美國,美國自然不希望中國成長太快。陳添枝則指出,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後,並未如美國預期「被體系馴服」、轉型為市場經濟國家,反而利用國際資源提升經濟和科技實力,讓美國有意搶回控制權。

陳添枝也說,全球貿易成長減速、唯有數位經濟在成長,中國卻管制Google、臉書進入中國市場,WTO也無法扮演積極角色;另一邊中國在鋼鐵、太陽能等製造業過度補貼,造成全球產能過剩,也破壞市場秩序,中國近年又喊出中國製造2025,各種拒絕市場檢視、又不計代價發展的做法,「讓美國感到害怕」。

儘管外界擔心世界兩大強權對峙將衝擊中美兩國經濟、進而造成全球衰退,學者則普遍認為影響不大。劉遵義指出,經計算美國新一波關稅僅影響中國GDP 0.43%,對經濟成長率6.5%的中國來說「不算什麼」。

劉遵義說,中美兩國都是大型的大陸型經濟體,較不受外國經濟波動影響;加上中國出口占比近10年來逐漸降至20%,輸美商品金額更只占3.4%,顯示早已轉向內需市場。

至於貿易戰中人民幣波動、以及多國央行總裁關注證券風險調控,未來是否進一步引發匯率戰爭?許嘉棟則持保守態度,強調「匯率戰」的定義為一國央行政策性引導貨幣貶值,但近期人民幣走跌是因美元走強、以及中國貨幣政策轉鬆所致,並非中國政府出手。

許嘉棟認為,中國政府近年來已改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如今並非只重視人民幣對美元漲跌,而已改以「一籃子匯率」、也就是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做為匯率參考指標。此外,中國儘管出口受阻,內需市場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因此政府為救經濟,而刻意讓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不高。

至於美國是否將在短時間內再祭出新一波關稅懲罰?陳添枝認為,下一波清單應無可避免涵蓋消費性產品,若課稅將影響美國消費者,因此在美國期中選舉前應有一定緩衝空間。但陳添枝也說,美國對中國宣戰是因川普希望藉此讓更多廠商回美國生產,且中國無法提出解除網路管制等具體承諾,因此短時間內應無法輕易結束衝突態勢。

許嘉棟則表示,中美都是大國,任何一方示弱、對國內都很難交待,或許美國期中選舉結束、民粹氛圍暫歇後,兩方會較有讓步空間。

施振榮則呼籲台灣因應之道應加速轉型升級。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陸美貿易戰升溫,我國電機設備、零組件產品都將受到衝擊,兩岸資通電子供應鏈關係也受到連鎖效應;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昨日表示,台灣半導體、科技產業,靠知識分子、技術人員創造經濟奇蹟,現在面臨國際經貿變化,一定要轉型、升級,讓所有產業進入工業4.0,建立迎向未來的願景。

施振榮指出,台灣在半導體、電腦產業發展下,在工業運用的解決方案具有相當競爭力,貿易戰如火如荼展開之際,若能不斷提高關鍵分工的主導性,建立較高附加價值的新核心能力,是夾在兩大國中間最好的自處之道。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指出,貿易戰對台最大的影響是生產基地位於大陸的台商,他們如果是直接出口產品到美國,將被迫轉移到異地生產,若是間接出口,目前則會面臨訂單減少的壓力。

目前局勢看來,貿易戰短時間難以落幕。陳添枝認為,貿易戰持續下去,即使目前產品不在課稅清單上,仍會讓大部分從事加工貿易的多國籍廠商轉移生產基地,以分散風險,目前包括紡織、電子、自行車等產業,都有回台生產的意願。

施振榮從「王道」思維來論貿易,應從利他角度出發,才能追求最大「利己」,建議台灣應將自己定位為「世界公民」的角色,當全世界的朋友、共榮共存。

陳添枝教授則提到中美貿易戰中 台灣應可思考加入CPTPP。

根據風傳媒報導,中美貿易戰,經濟體小的台灣夾在兩國之間應如何「求生存」?曾兩度出任國發會主委、現任教台大經濟系的陳添枝,今(19)日在參加余紀忠基金會所舉辦的「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論壇,指出美國目前幾波課稅清單對台影響不大,接下來可趁美國專心經營雙邊協定時努力加入CPTPP、「付的入門費就比較便宜」。

美國總統川普17日宣布新一波對中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稅名單,此次名單擴及消費性商品,台廠也受影響。經濟部評估,在中國大陸布局的網通廠、中低階自行車及零組件、石化產品、工具機及手提包等五大產業台商,最終產品有出口至美國者將首當其衝。部分網通廠業者已傳出返台設廠以避關稅的聲浪,另外自行車零組件業者則將移往東南亞國家。

關稅除了影響業者設廠地點,也恐影響台灣出口表現。貿易局指出,部分在陸台商是採購台灣的中間財、在中國加工後再輸美,被課稅後恐間接影響台灣的出口表現,實際影響情形則尚待觀察。

面對中國輸美產品遭課重稅,陳添枝表示,貿易戰將直接衝擊在中國的台商,不僅直接出口會被轉單、間接出口訂單減少;專營中國國內市場的業者,也將因出口受阻而得面對加劇的競爭。

但陳添枝也強調,美國前兩波課稅清單對台灣影響不大,中經院已評估若中美貿易戰不造成全球貿易量萎縮,對台灣出口影響將不到1%。他表示,若中國無法因應關稅衝擊、導致經濟衰退,才有較高風險。

美國此次瞄準中國,後續將陸續和加拿大、日本等國協商雙邊協定,陳添枝認為,台灣應可藉此機會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陳添枝指出,美國對多邊協定的要求很多,如今美國退出,許多國家都想趁機加入,台灣也可把握這個機會、「這樣要付的入門費比較便宜。」

陳添枝進一步指出,若未來CPTPP正式生效,亞太地區就能形成一個標準高的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再加入的機會很高,「是塊活棋」,儘管因非第一輪加入、必須多付出一些代價,但台灣仍應努力爭取。

參考來源:工商時報、中國時報、風傳媒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