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經濟》中研院明年經濟預測不樂觀 台灣在貿易戰中須嚴陣以待

經濟》中研院明年經濟預測不樂觀 台灣在貿易戰中須嚴陣以待

編按: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5日公布2019年經濟成長(實質GDP成長)預測,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2.45%;前財政部長劉憶如也分析,未來傳統風險指標恐難以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標準之一,相反地政治、個人因素將成為市場走勢焦點;朱雲鵬教授則示警若中美貿易戰協議未達成,將對台灣產生嚴重衝擊。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5日公布2019年經濟成長(實質GDP成長)預測,認為受中美貿易衝突升溫、美國減稅政策效應遞減,加上全球金融情勢轉趨緊縮,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明年是不被看好的年度,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2.45%。

根據聯合晚報報導,中研院經濟所所長簡錦漢說,「去年底原預期今年只會出現黑天鵝,沒想到已經變成烏雲。」iPhone銷售較預期差,今年經濟「成長動能逆轉」、「急轉直下」。

中研院經濟所7月預測今年GDP成長率為2.65%,今天微幅下修為2.64%。預測明年為2.45%,仍為目前各機構預測最高,且高於主計總處上周預測值2.41%。

簡錦漢表示,今年經濟情勢可以「急轉直下」四字形容,因為前兩季經濟成長率還有3%,但第四季馬上面臨能否保二,歸究原因在於全球貿易成長去年第四季時已達高峰,今年開始逐步下滑。此外,今年原期待iPhone銷售佳績但落空,且在中美貿易大戰不確定因素下下滑,去年底原預期這是黑天鵝,卻變成烏雲。

中研院經濟所分析,受擴張步調不平衡發展,下行風險逐一實現,我國出口需求及消費動能相對減弱,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僅達2.27%,預期今年微降為2.64%;明年在基本工資調漲下,有助消費溫和成長,考量物價因素後,估計明年全年實質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62%。

對外貿易方面,由於中美貿易戰連鎖效應,以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力道趨緩,進出口成長都可能受到抑制,商品及服務輸出及輸入成長率都將較今年下降,分別是3.11%及3.01%。

周雨田表示,明年經濟情勢並不樂觀,主要是全球經濟現況成長動能不均,放緩跡象顯現,除美國外,其他經濟體都不理想,歐盟及日本復甦力道不如預期,新興經濟體與開發中國家成長都因全球市場動盪受影響,整體而言,中美局勢緊張,其他政治經濟動盪,明年是不被看好的年度。

他說,最近G20高峰會談,雖讓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暫時緩解,暫停三個月再談判,但長期並未解除威脅,貿易戰負面影響仍會持續。此外,美國減稅效應消退、歐洲政治風險及中國宏觀調控等都是負面因素,加上各國開始執行貨幣緊縮,對未來貿易成長都是極大不利因素。

貿易戰休戰,但外界仍關注明年經濟風險,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昨5日分析,未來傳統風險指標恐難以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標準之一,相反地政治、個人因素將成為市場走勢焦點。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劉憶如分析,傳統的風險指標如股市風險,已經不能夠作為未來經濟預測唯一的標準。現在風險指標主要在政治和個人因素上,美國總統川普未來還是市場重要風險之一。另一方面,可預測的「灰犀牛」過去時常被人忽略,但未來「灰犀牛」有可能會變成「黑天鵝」,為市場造成更多不確定因素。

劉憶如指出,美國的保護主義已經衝擊美國市場,中美貿易戰美國未必有必勝的把握,但其籌碼比較多。至於中國,其製造業產值今年已接近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加總指數,對川普來說,勢必會反對「中國製造2025」。

然而,劉憶如認為,美國未來恐怕將付出代價,無論貿易戰休兵多久,未來都不容樂觀。她指出,川普已經看到代價,10月和11月美國的股市跌20%,川普甚至還責備Fed升息一碼,顯見川普對貿易戰衝擊美國市場還是有所顧忌。

另外,劉憶如指出,今年底開始「一帶一路」債務危機便開始浮現,包括「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的巴基斯坦,近期面臨債務危機,並已正式向IMF求助。

劉憶如認為,明年爆發債務危機的國家只會更多,2019年新興市場是否會爆發債務危機,是各界應關注的焦點。

貿易戰雖暫時休兵,但仍不得大意。朱雲鵬教授便提醒如果貿易戰確實啟動對台灣的影響很嚇人。

根據朱雲鵬教授在中國時報的社論上指出,如果(中美)沒有達成協議,川普把價值2000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進口的額外關稅,由10%加到25%,甚至再對還沒課稅的所有剩餘項目都課徵25%關稅,對於台灣的經濟和產業有多大的影響?這是一個我們不能不了解以及面對的問題。

要解答這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上的貿易數字。以iPhone 7為例,中國大陸把組裝完成的手機出口到美國時,其製造成本在帳面上是237美元,但其中由大陸本身所直接貢獻的成本只有8.5美元,其餘則來自各國提供的零件和驅動程式,包含美國68.7元、日本67.7元、台灣47.8元、南韓16.4元、歐盟6.6元,和其他加總21.8元。大陸自己貢獻的8.5元,就是所謂的「附加價值」,也就是由中國大陸做最後組裝的工人和廠商所得到的薪資和利潤。

如果川普對大陸進口的iPhone手機課稅,那受害者最大的是美國本身,其次是日本,再其次是台灣,這3個地方所受的禍害加起來,將是中國大陸所受到禍害的20倍以上。所以要知道貿易戰的效果,光看出口數字不準,還要追究在出口數字背後,各國所貢獻的「附加價值」。

以上例子中,iPhone成本所支付給美、日、台、韓的金額,也不全是這些地方的附加價值。例如台灣出口iPhone照相機鏡頭到大陸,所報的價格中,不只有製造商本身的薪資加利潤,也就是附加價值,也還用到其他國家製造的原料和零件,包含製造商直接進口的,和製造商購自其他台灣廠商,再由其他廠商所進口的。所以,要去計算各國在各業的附加價值貢獻,需從全球的產業和貿易關聯資料去分析,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計算過程。幸而國際組織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已經把這個算好了,有現成的資料可以引用。

根據OECD的資料,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中,直接或間接來自台灣附加價值的比例,各業平均大約是3%。產業中比例最大的是電子和光學設備,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100元中,台灣的附加價值要占到7.3元;就化學品及化學、塑膠和橡膠製品而言,台灣的附加價值占到2.6元,其他像食品、飲料和菸草,像自行車大約占到2.1到2.2元,而電機設備製造占到1.5元。

這些比例看起來不大,但乘上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總量,就十分驚人。以去年為例,依據出口方統計,中共外銷到美國共4300億美元,其中大項有電子和光學設備1278億美元,紡織業644億美元,電機設備386億美元,以及機械設備348億美元等。我們把這些各業出口,乘上台灣的附加價值貢獻比例,加總起來,得到的總數是美金129億。這個數字占台灣去年全年附加價值總額也就是國內生產毛額(GDP)5793億美元的比率是2.2%。

邏輯上可以得到的推論是,如果貿易戰全面開打,導致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完全中斷,台灣的GDP將因而下降2.2個百分點。以去年為例,台灣的經濟成長一共才2.84%,把其中的2.2個百分點拿走,成長率將只剩下0.64個百分點,不可不謂驚天動地。重傷區將是電子和光學設備業,其薪資及利潤將減少93.5億美元,也就是2800億台幣。

幸而「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完全中斷」的假設不一定成立,而且多半不會成立。就算美國對中共輸美產品全面課徵25%額外關稅,成本的墊高有相當程度會轉嫁到美國的消費者,以及使用中國大陸所提供原材料的美國進口商,不可能全部由出口商承擔。依據已經公布的各類估算,貿易戰全面開打,比較合理的預估是中國大陸輸美出口大約會減少3成。

當然,對台灣的勞工、職員和廠商而言,最好中美能達成協議,貿易恢復正常。如果不幸貿易戰持續,可以估算到的台灣GDP損失,依據以上合理預估,大約會達到2.2個百分點的3成,也就是GDP的0.7個百分點。這個數字雖然沒有2.2個百分點那麼嚇人,也夠大了,我們必須嚴陣以待。

參考來源:聯合晚報、工商時報、中國時報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