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經濟》面臨可能險峻經濟金融情勢 專家提醒應提振內需

經濟》面臨可能險峻經濟金融情勢 專家提醒應提振內需

編按:行政院會20日將拍定108年國家發展計畫,其中總體經濟目標,經濟成長率設定約在2.4~2.6%;財長蘇建榮16日表示,未來財政部會朝扣除額合理化、研議數位經濟稅制、以大數據尋找合理稅基等3大方向,展開賦稅革新檢討;面對國內情勢變化,專家學者也提出分析,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便示警明後年的金融情勢會很險峻;台經院林建甫院長也提醒台灣應提振內需以因應再來的經濟寒冬。

行政院會20日將拍定108年國家發展計畫,其中總體經濟目標,經濟成長率設定約在2.4~2.6%、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維持在2%以下、失業率約3.7~3.8%。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由於各智庫預測機構都頻頻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目標,明年全球經濟動能也不如今年,據悉,副院長施俊吉也號召各財經部會,研商如何提振明年經濟動能。

國發會周四院會將報告108年國家發展計畫,其中總體經濟目標設定為經濟成長率約2.4~2.6%、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維持在2%以下、失業率約3.7~3.8%。

知情高層表示,明年要推動的重要國家發展計畫,除前瞻建設第二期計畫外,還包括新經濟移民法、地方創生計畫、2030年打造雙語化國家、產創條例修法讓購置智慧機械及5G相關系統設備均納入適用營所稅投資抵減,鼓勵台商加速回台投資,還有生生不息托育計畫等。

知情高層說,國發會的國建發展目標,經濟成長率的目標大多依據主計總處最近一次概估(2.41%)為基礎,再參考國際所有評比及國內機構預測,再套入公式計算,並找學者專家討論得出,由於明年全球經濟成長不樂觀,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學者認為明年經濟成長率沒有樂觀空間,目標值應趨於保守。據悉,設定目標值約在2.4~2.6。

據悉,行政院有意利用前瞻建設第二期計畫,加大執行力道,但因軌道建設佔比較高,官員認為,要提高執行力,擴大內需動能,可能不容太樂觀。

財長蘇建榮16日表示,未來財政部會朝扣除額合理化、研議數位經濟稅制、以大數據尋找合理稅基等3大方向,展開賦稅革新檢討,目標要將台灣租稅負擔率升至13%以上,但這不是加稅,而是從合理稅基擴大方向檢討。他說「國民所得有成長,稅收也應適度成長,財政才是穩健的」。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蘇建榮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曾透露施政願景要將台灣租稅負擔率,從全球最低的12.9%提升至13%以上。蘇建榮說,我國在民國90年以前,租稅負擔率曾達19%,之後一路下滑,目前已成全球最低。他說,租稅負擔率若增加一個百分點,就有1,700億元收入,可滿足政府財政需求。

蘇建榮說,財政部在意的是整體稅制健全,當國民所得有擴大成長時,稅收也應適度增加,提高租稅負擔率,可讓財政制度穩健長遠。

蘇建榮表示,財政部已成立「賦稅革新小組」針對擴大稅基相關政策做長遠規畫,除對企業活動、經濟模式做稅政調整,也會配合法規檢討,達到健全財政效果。

蘇建榮將從制度面提出3項擴大稅基的檢討。其一通盤檢討扣除額項目,蘇說,必須俟明年5月申報所得稅後,看出優化稅改方案調高4大扣除額影響,屆時才是比較恰當檢討時機,未來扣除額要合理化,不希望太過度。

其二,檢討數位經濟稅制。蘇指出,網路交易普遍的數位經濟時代,必須建立公平市場經營環境。例如境內電商售出商品每一筆都要課稅,但海外網購商品進口2,000元以下免稅,實體店面連一毛都跑不掉,但網路交易卻可輕易閃避課稅責任,並不公平。

蘇建榮認為,全球都在檢討數位經濟稅制,未來數位化時代營運模式有很大變革,稅制及稅政都必須與時俱進檢討。他說,財政部去年已要求跨境電商進行稅籍登記並繳納營業稅,今年5月起要繳交營所稅,明年比照境內電商開立統一發票,但給予一年輔導期,雖然已有努力成果,但不完全解決網路交易課稅問題,很多國家也同樣面臨課稅問題,但這並非財政部能單獨解決,必須跨部會合作才能解決。

其三,透過大數據分析研究經濟活動情況。蘇說,財政部財政資料中心有很多財稅申報資料可以應用,從營業稅及營所稅繳交情況,可分析經濟活動狀況,找出更多合理可以擴大稅基稅源。

面對國內情勢變化,專家學者也提出分析,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便示警明後年的金融情勢會很險峻。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台灣金融市場和產業近期出現明顯變遷,隨著全球股匯市而波動激烈,金融科技(FinTech)的創新與導入加大競爭的步伐,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在專訪中指出,明、後年的財經情勢會〝very exciting〞,挑戰處處,許多負面影響會持續發酵,對金融業的衝擊將接連浮現!

吳中書指出,近20年來的全球經濟衰退都是金融業引起,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然而山頭林立的金融業並未學到深刻教訓,導致每經過一次大變動「就會淘汰幾家」,等於是大眾社會成本的無端浪費。

台灣金融市場看似發達,實際上相對保守與固守傳統。吳中書指出,台灣金融業不能一體視之,簡單概分有大型金控和中小型金融業,共同點是風險控管妥善,資本適足率等也符合國際規範,差異點則是兩大類的發展策略和監管重點很不一樣,卻普遍看到各銀行、券商通路在銷售「共同的商品」,而消費者的心態也只接受「投資獲利」,只要發生投資失利就會指責業者。

類似狀況也發生在業者,吳中書說,一旦政府通過某個法規、開放某個項目,業者在還沒有花深功夫研究就開始參與,爾後不明原因出現虧本,業者也普遍指責政府,「這些都是因為金融業山頭林立,經常只見樹不見林,缺乏上層風險管控的架構所致」,台灣金融研訓院就應該以政策智庫的角色,提供基礎研究和橫向資訊整合給予政府部會,盡力去除產業、機構、監管、以及市場的諸多盲點。

以美國總統川普倡議的國際保護主義,不僅已造成全球貿易重新談判的亂局,金融業亦因國際情勢快速變遷而有必要加速改革,吳中書指出,像國際金融市場現在以專案融資、綠色金融、私募股權和企業併購為主流,這些對台灣金融業都是極為陌生的議題,不要說難以跟上國際趨勢,恐怕跨國企業將know-how帶進台灣,都還會被錯誤解讀,例如和綠色金融最直接的離岸風電開發案融資,在地方選舉後出現變數,「頭洗下去了,就是要做下去!」,扎實地依照專業處理,若有需要金融研訓院會跨研究機構展開合作,透徹解答「超越經濟/金融」的問題,讓進步的大輪持續滾動。

台經院林建甫院長也提醒台灣應提振內需以因應再來的經濟寒冬。

根據林建甫在工商時報的評論指出,主計總處同步下修了第三季及明年的GDP成長率,雖然政府認為目前來看只是經濟成長動能放緩,景氣仍未進入衰退,但成長率逐季走降,明年經濟成長率將會比今年來的低,也幾乎是專家學者的共識。最近還有些壞消息來的又快又急,國內產業紛傳裁員與放無薪假的新聞。許多家庭恐怕盼不到一個好年,如何因應即將來襲的經濟寒流,是當前最重的課題。

觀察當前全球經濟情勢,真的不樂觀。美國第三季GDP成長3.5%,維持不錯的成長力,但其他國家都紛紛出現動能衰退的情況。歐元區第三季GDP成長率僅1.7%,去年底以來經濟成長率逐季下滑,其中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已出現衰退跡象,第三季GDP較第二季下滑0.2%,為2015年以來首見下滑。日本經濟更不好,第三季GDP季成長率年化後為負的1.2%,且9月核心機械訂單大跌18.3%,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差的表現,跌幅更是市場預估的一倍以上。

同時,新興市場風險與日俱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面臨內憂外患,內有債務、資金、新創泡沫等危機,外部又面臨美國的緊迫釘人,處境較今年更加危險。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雖然動能還在,但美元及再來的歐元升息與升值,造成全球資金版圖開始移轉。體質較差的阿根廷、南非、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及烏克蘭等國家都出現匯率危機,另外巴西、保加利亞、印尼、哈薩克、秘魯、菲律賓及和泰國也被視為高風險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也下修了今、明兩年的全球成長預估。這是逾兩年來首次調降經濟預估,再加上美中大戰由貿易爭端演變成全面性的對抗,2019年全球經濟的逆風將更加明顯,台灣出口面對的挑戰更大。

長期以來,出口是推動台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引擎,幫助台商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取得重要地位,更成為國際眼中高科技國家。但出口某種程度而言,不是操之在己,而是決定於其他國家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內需的引擎,才能力挽狂瀾。

內需的決定按照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就是消費、投資與政府支出。可惜的是近年來台灣消費逐步弱化。我們看消費的一體兩面:儲蓄,尤其超額儲蓄,即國民儲蓄毛額減掉國內投資毛額,也指出相同的窘境。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超額儲蓄將連續第五年突破新台幣2兆大關,達到2兆2810億元。過去我國的儲蓄有六、七成來自家庭部門,並經由銀行貸放給企業投資,在設備更新後企業生產力得以提升,進入「高儲蓄、高投資及高成長」的正向循環,但這個正向循環已於九十年代畫下休止符,近年台灣更已進入「高儲蓄、低投資、低成長」的負向循環,超額儲蓄反而轉為游資潛入房市、股市,加劇了經濟發展的風險。

當前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的確有看到台商回流。切要記取教訓,將其資金引導入生產性事業,不要如2009年金融海嘯時投入房地產。這樣才能促進經濟發展。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及公營事業投資錢要趕快檢討,花在有意義的投資刀口上讓人民有感。但提振消費恐怕是當務之急。

如何提振消費?要讓有錢的人肯在台灣消費,讓有儲蓄的老人肯消費,讓弱勢團體有錢消費,如此透過乘數效果來拉動經濟。弱勢團體怎會有錢?近年政府的稅收超乎預期,4年來稅收超徵5千億元。要善用這些錢,而不是只繳國庫。給弱勢團體發消費券,甚至將政府各項的補貼、津貼改採消費券的形式發放,讓這些資金都能再回流至消費市場,而不是存起來,讓消費帶動投資,讓經濟成長的正面循環再度啟動,台灣經濟才能擺脫未來的困境。

參考來源:工商時報

引用來源:工商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