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仲任內三大重點:非洲豬瘟防疫、穩定產銷、農民福利
Q:擔任農委會副主委兩年多,現接任主委,還有哪些政策是想做而還沒做的?未來會有什麼不一樣?
A:還有很多新農業政策還沒有執政到位。除了加工冷鏈那些硬體,還有軟體,就是農民福利制度,包括農民健康保險、農民職災保險、農業保險跟農民退休制度。
我爸爸今天去施肥,肥料桶子掉下來砸到腳,縫了六、七針,看住院和門診都有相關給付。這農民職業災害保險那麼優惠,一個月保費只要15元,但116萬個農民,怎麼投保的才十幾萬個而已?這就表示很多事情還要再強化。還有農民健康保險,以前都對地不對人,現在只要實際從農就可加入。像河川地,只要有河川局許可的,就可以加入農保。
還有學校午餐用在地食材,現在覆蓋率只有54%,離百分之百還有空間,而且用的很多是溯源而已,為何不多用有機和產銷履歷?這些要執政到位的還有很多。
不只上面這些基礎建設,前瞻工程的更是要。不管是智慧農業,或因應氣候變遷,現在不做都會來不及,因為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我們各個不同單位都在規劃。還有全國農業會議的七十三項決議,都是根本性讓農業部門往前走的,譬如生產過程一條鞭的管理等等。
上半年希望農業保險法、食農教育法、農產品加工法這些基本法令要過。其他重大目標,還包括解除遠洋漁業黃牌和口蹄疫拔針成為非疫區。不過要特別講的是,這些都是基本的,最優先的還是把非洲豬瘟防疫做好。
Q:農民其實都很會種,最大問題是在「銷」,農委會該如何幫助農民突破銷售關卡,提升農民收入?
A:我完全同意。農委會組織結構和人力經費有95%都在生產端,農糧署、改良場、漁業署、畜牧處,都在前端,哪個單位有輔導通路?所以未來農業部,會有一個安全行銷司,把加工和行銷放在一個司,負責銷的事情和農產品安全。
其實我們的農產品外銷,去年比前年增加了快10%(出口值54億美元,成長9.8%,創20年新高),生鮮水果出口也是歷史新高,非常亮麗,希望每年可以用這個速度提升。我們也沒有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減少出口。
政府協助外銷,這個概念是,農委會每花一塊錢,要創造出農民收入增加,這種資源的重新分配才是值得的。我講具體的例子,二十年前農委會預算400億,現在1300億,預算大幅度增加,農民的收入有沒有增加?農家所得的農業收入都還是維持二、三十萬,所以要做資源重分配,把預算做更有效的運用。
Q:高麗菜產銷失衡,菜價低時農民罵政府,菜價高時缺菜,政府釋出滾動倉儲也被罵。有農民說政府最好都不要干預,就各憑本領,就讓農產品市場完全自由機制去運作。政府干預糧價和菜價的必要性在哪裡?為何不能直接控制種苗總量,從源頭管控?現在預計推出登記所得安定制度,是否可能造成更多人搶種?
A:台灣這種氛圍下不可能不干預。政府在價格最後反映出來之前,還可以做很多事。我們現在把菜價天花板取消,但不代表在糧食短缺時,不供應足夠的農產品到消費市場去。政府不是要去降價格,而是針對需要的量去供應。提供足夠的量和干預價格是兩件事情,如果供給不夠,價格上漲,沒有所謂天花板價,但是受影響的消費者,政府要用其他社會福利方式去協助。
如果沒有讓市場去波動,完全是政府去抑制或人為干預,那對經濟是沒辦法有正面貢獻的。物價的波動有個合理程度,2-3%都ok。農產品價格高的時候,應該回歸去照顧弱勢這些付不起的人。價格低的時候,還是要保障農民收入,應該要有所謂所得安定的制度,要確保他的成本可以拿回來。政府該做的就是這個。
政府應確保市場的運作機制順場,量過多則啟動保障所得
高麗菜的登記所得安定政策分三階段,第一個是透過種苗業者加強合作機制,第二個是所有產銷資訊第一時間就給農民,農民訂了苗我就預測面積,提前一個月就預警。第三是如果還是豐收就補助加工外銷,保證產地價格。
不能直接管控種苗是因為,如果每個市場都要透過政府去管控,那是沒有效率的。如果政府這樣做,之後菜不夠的時候,又會罵農委會管控種苗,害大家供應量不夠,政府會兩邊都不是人。否則我就規定種子就只能農委會進口就好了,其他人都不准進口。我認為這樣農業部門不會往前走。
市場資源絕對要有效率,不是政府去控制分配。我們是民主自由社會,政府做該做的事是,要確保這個市場的運作機制,如果最後量太多、市場價格下跌,我們還是保障一定所得。
大宗農作推登記制,需執行到位
要做農民所得保障的原因,是因為農業的貢獻不是只有對市場,還有對環境生態的貢獻,這是你要去保障他的。否則農委會預算也是來自政府稅收,為什麼要特別照顧農民?是因為農業有正面的外部性的貢獻,才需要去確保。
如何避免搶種?就是農民要來登記,有登記的人才有保障。登記時我會告訴你面積已經有多少了,如果超過每旬180公頃,可能以後最多就是賣每公斤六塊而已,而且補助的上限只有二公頃。他自己會去盤算,種其他的會不會更好。當然這在執行面也要到位。
Q:有人批評過去兩年多的「綠色補貼政策」是「用1%的有機友善霸凌99%的慣行」,為何友善農業是小英政府農業路線的重要項目,具有什麼樣的指標意義?難道只是所謂的文青嗎?
A: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的七十億經費, 其中給有機友善的頂多才十來億,其他六十億補助的還是慣行農法,像種植玉米、大豆每公頃補助六萬,都是慣行的。其他慣行的補助更多。
我也知道不可能農業都是有機友善,但要讓它適度提高,希望讓有機友善面積可以到一萬五千公頃,佔的比例大概就是全亞洲第一。
慣行的也慢慢朝這方向走,只要做產銷履歷,就補助驗證費用的三分之二,如果種的是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裡面的作物,也有補助。所以我們的預算,其實大部分都花在慣行農法上面。
Q:非洲豬瘟當前,廚餘養豬是除非國內爆發疫情才會禁止?萬一發生,各地沒有能力處理所有廚餘,怎麼辦?防堵豬瘟光靠農委會似乎能量不足,如何加強跨部會合作和地方政府的配合?
A:非洲豬瘟絕對是當前最重要任務,百分之百要鎖住。最大風險就是來自對岸的旅客,手提行李要達到百分之百檢查,在春節前把抽檢率大幅提高。所有畜牧場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治,絕對不能讓有到對岸的人進出你的畜牧場,所有人車進出都要消毒。小場會有漏洞,要請各地方政府去執行,在通過檢核之前,要每天去看他有沒有蒸煮。
現在要先讓非洲豬瘟的長期作戰制度化,才有時間花更多心力去跟農民面對面溝通。跨部會的協助,以蘇院長做事的風格,就是立即配合。(每個縣市都要經費買處理廚餘的設備,中央經費有那麼多嗎?)所以就要用時間換取,要盡全力不要讓它進來,就可以研擬更好方式處理。
如果貿然禁了,廚餘亂竄,萬一野豬跑來吃,疫情如果在野外,就麻煩了。所以萬一發生,會看國內疫情是怎樣,如果在金門、馬祖,本島就不用禁。如果只有單點,在某個縣市,就禁該縣市。看疫情發展,會全國禁,就是好幾個點都爆開來。
Q:您很堅持農民福利政策,跟穩定產銷和非洲豬瘟,並列為上任最重要三件事。但是宏觀的農經和社福政策都要長遠才能看出成效,碰上農民要拚立即的家計,兩種節奏的衝突反映在去年年底選情上,這在未來將如何處理?
A:農業政策分成福利政策和產業政策,福利政策就是確保農民最基本的權益,產業政策就是要提升競爭力。要區隔出來,不能把產業和福利政策混在一起談。農民福利措施這四大保險,這是最基本的保障。
因為520農民運動那一波衝突後,才有了農民健康保險。所以我為什麼那麼在乎福利措施的四個保險?這是政府應該要幫農民建立,而不應該是透過農民運動去爭取來。為什麼其他職業都有職業災害保險,農民為什麼沒有職業災害保險?每個職業都有退休制度,為什麼農民不能有退休制度?那是一個最基本的福利措施和政策。
先進國家都有,日本實施多久了,我們現在才實施。東南亞和中國都有農業保險,我們現在才有,農業保險是避免農民看天吃飯。這怎麼不應該實施?這是政府的責任,政府要知道責任是什麼,不能拿產業政策的問題來批評福利政策,兩邊都要做。(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