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李家同:對科技政策的建言

李家同:對科技政策的建言

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長期關心科技政策,也發表過許多文章。內容包括檢討當前科技政策、科技政策不能短視近利、科技政策應「寧拙毋巧」,以及政府應該重視「高難度,高門檻」科技等等。余紀忠基金會整理相關文章如下。

這樣的科技政策 如何提高科技?

根據聯合報2019年5月16日報導,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撰文指出對當前科技政策的看法。李教授表示,大家都知道經濟與科技有密切的關係,如果科技不能進步,經濟也不可能搞好。但我擔心我們的科技政策似乎有些問題,在兩方面值得檢討:一、政府常常將科技和產業混為一談,比方說,政府現在提到5+2產業。二、政府常常強調某一個科技。

先說第一點,5+2產業是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這些產業之間都有相當大的關聯,比方說,國防產業絕對包含智慧機械。但是,國防產業也絕對包含通訊、材料、半導體等等的產業。國防產業絕對不是一個單獨的產業。至於亞洲.矽谷,居然一字不提半導體,所以用這5+2產業是不可能提高我們的科技水準的。

第二點,政府常常喜歡強調某一個耀眼科技,從前奈米曾經被政府看中過,後來被雲端取而代之,現在雲端沒有人提了,大家成天都在講AI,這是絕大的錯誤。

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我的想法。最近大家都提到5G,5G是一種通訊技術。現代化的通訊,最重要的基本學問乃是數學。第一代行動電話用的是調頻技術(FM),要懂得這種技術,就要有基本的數學能力,至於後來的調變技術就越來越和數學有密切關係。現在很多大學生的數學不夠好,因此學通訊時非常困難。

5G的一個特色乃是在一秒鐘內要送出一百億個脈衝,一個脈衝代表一個一或○的訊號,這有點像我們要有一架機關槍,在一秒鐘內射出一百億個子彈。要能做到這一點,一定要在電路設計上有很深厚的功夫,因為脈衝都是用電路製造出來的。

5G的設備牽涉到晶片設計,相信很少人知道,這些晶片也和數學有關。5G使用的頻率相當高,晶片設計的工程師最怕高頻率的訊號。

因為5G和高頻有關,所以晶片的製造需要比較特別的製程,也需要非常精密的半導體製程設備。這些製程設備會使用非常精密的感測器,也會牽涉到很特別的化學和機械,尤其麻煩的恐怕是控制技術。

我提出幾個建議,來提高我國的科技水準:

我們的教育應該更重視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基礎學問。如果我們的科技人在這些學問上不夠好,我們的科技絕無提升的希望。

政府不可以獨尊任何單獨的科技,要知道,很多不起眼的科技卻是關鍵性的。研磨和銲接就是不能忽視的重要技術。

政府不要再談產業。台灣究竟可以發展何種產業,應該是由人民自己決定,政府千萬不要下指導棋,這種指導棋往往也都是錯的。

政府應該知道,好的技術不是短期內能夠發展出來的,任何一家大公司所擁有的極高級技術一定是經過長時間研發成功的。如果政府強調KPI,那我們絕不可能有真正的高科技。

李家同:十年定能磨一劍

根據聯合報2009年4月30日報導,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表示,談科技,就千萬不能急功好利。好的科技,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來的。工業技術往往是靠經驗取得的,所以工程師必須下苦工,在無數次的失敗以後,終於了解該怎麼做。歐美的大藥廠之所以一直能製成新藥,是因為他們都擁有大量有經驗的科技人員,沒有這種經驗老到科技人員的藥廠,是很難和他們競爭的。

下苦功研發 三星小變大

很多人說我們的廠商規模不夠大,因此不太可能在某一技術上作長時間的投資,這種說法是不太正確的,因為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是從小公司開始的。三星公司不也是一個小公司嗎?它之所以能成為一家大公司,是因為他們肯做非常難的研究,這些研究也都是要花很長時間的。這些長時間的投資,終於使三星公司擁有了高水準的核心技術,也使它成了大公司。

我國的科技政策如果不能改變方向,我們會發現整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準是很難提高的。政府尤其需要明瞭這一點,政府不能要求它的研究機構在短時間內立下奇功,也不能在研究人員做出一種可以表演的程度以後,就終止了研究計畫,而應該鼓勵研究人員精益求精地設法得到更好的研究結果。

山寨炒短線 長線難發展

在短時間內推出一種產品,而且可以立刻賣掉,是可以替企業賺一點錢的,但我們也不可能永遠靠這種策略。說實話,大陸的山寨機策略就是這種策略。我國早已過了這種時代,我們要有野心,也要有耐心,十年磨一劍的意思,不僅是「十年始能磨成一劍」,應該是說「十年定能磨成一劍」也。

李家同:科技政策應「寧拙毋巧」

根據大紀元文化網2006年9月24日報導,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表示,我希望我們政府有一個「寧拙毋巧」的科技政策,除了鼓勵國人注意前瞻性的技術以外,更應該開始一個國家型的往下扎根的計畫,在這個計畫中,我們要努力地將基礎技術學會。只有如此,我們的工業才可能成為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

我們的科技政策,有時的確會令我們非常困惑。舉例來說,我們常常給人一個印象,凡是國外流行的,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好多年前,我們投下大批金錢在高溫超導體的研究。現在我們又在奈米和生物科技上面投下大筆資金。在我看來,我們正在執行一種泡沫化的科技政策,因為我們顯然不理會一個事實:我們有些基礎技術其實是很落後的。

我們的政策制定者只喜歡前瞻性的研究,而不喜歡基礎性的研究,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作法,不會跑,如何會跳?西方國家早已有了優良的基本技術,所以他們可以一直在試新的技術,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我們的基礎不夠好,因此必須花下人力和時間將基礎打好,否則我們不可能有非常好的工業。

我希望我們政府有一個「寧拙毋巧」的科技政策,除了鼓勵國人注意前瞻性的技術以外,更應該開始一個國家型的往下扎根的計畫,在這個計畫中,我們要努力地將基礎技術學會。只有如此,我們的工業才可能成為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

「寧拙毋巧」的科技政策是一種腳踏實地的政策,務實的政府一定會採用這種政策,也只有務實的政府會採用這種政策。

李家同:不要再強調「高科技」了

根據大紀元文化網2007年2月4日報導,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對政府的科技政策提出五點建議,第一、政府不要多談「高科技產業」或「傳統產業」,而應鼓勵有高度競爭力的產業,電子工業,生物科技產業,固然應該提倡,民生工業,只要能夠有國際觀,能有高級的產品,仍能替國家帶來鉅大的財富,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我們絕對應該鼓勵優秀人才走入民生工業,替我們製造出精美的紡織品,精美的磁器,精美的廚房用品,精美的建築材料,精美的衛浴設備。

第二、政府不要多談高科技,好像高科技就只有電子科技和生物科技,而應該提倡「高難度,高門檻」科技,只有這種科技,才能使我們的競爭者趕不上我們。我們必須鼓勵我們的工程師「精益求精」,而不要鼓勵他們「見異思遷」,更不要鼓勵「見新必喜」。

第三、政府應該知道哪些科技是十分基礎的,所謂「基礎」,意思是大多數的工業都依賴這種技術。對於基礎科技,政府應該多多鼓勵國內優秀人才注意它們,因為基礎科技如果薄弱,我們的工業不會非常高級的。

第四、政府應該多多舉辦展覽,讓國內的民生工業廠商看到國外的精美產品,使得我們的民生工業能夠有更大的國際視野,也能夠生產在國際市場上賣得掉的產品。

第五、政府應鼓勵優秀人才從事各種行業,不能讓一種行業吸走了所有的菁英。

 

資料來源: 聯合報、大紀元文化網

引用來源:聯合報、大紀元文化網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