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中美貿易戰延伸成科技戰 專家憂科技創新放緩

中美貿易戰延伸成科技戰 專家憂科技創新放緩

中美貿易戰延伸成科技戰,張忠謀直言全球科技創新將放緩,並認為政府不要介入太多。在中美對峙情勢下,施振榮認為台灣廠商應保持中立。郭台銘與羅瑋則強調新技術的發展。

張忠謀直言:全球科技創新將放緩

根據工商時報108年5月29日報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8日出席2019大師論壇時,針對近期美國對自中國進口商品提高關稅、及美國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質名單等時事變化發表看法。他認為,關稅提升會對很多企業造成影響,企業及消費者都要付出代價。美國限制華為則會影響科技創新進展,導致全球科技業的創新腳步放緩。

張忠謀表示,在這次的貿易戰中,美國對自中國進口的產品課徵高額關稅,會對很多公司造成嚴重的影響,預估在一年之內,所有加徵的關稅成本都會被轉移,若不是轉移給進口商,就是會轉移給終端消費者。雖然美國總統川普認為課徵高關稅可讓美國的稅收增加很多,但事實上,卻是美國的消費者付出代價。

張忠謀表示,美國除了對自中國進口產品課徵高關稅,對中國的華為也採取很多限制,不知道美國算盤是怎麼算的,而限制美國晶片廠等出貨給華為,這會直接影響到技術創新,讓科技創新放緩,而且不僅中國科技發展放緩,美國也是,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而放緩,就連5G的發展也都會受到影響。

美中貿易戰持續至今,仍看不到雙方有坐下來協商的跡象,美國已對2,000億美元陸貨拉高關稅至25%,中國亦對自美國進口商品提高關稅。市場原本預期美中元首應會在6月於日本大阪舉辦的G20高峰會中達成共識,但川普近日在訪日行程中聲稱,美國還沒準備好要跟中國達成協議。

此外,美國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質清單後,美國商務部已簽出90天的寬限期,但仍有包括高通在內的美國半導體廠停止對華為出貨。華為近期持續擴大對日本、韓國、台灣等地業者採購晶片,能否補足至年底前的所需零組件庫存仍是未知數。

中美貿易戰 面臨取捨

據聯合報108年5月29日報導,隨著美中關係轉趨緊張,張忠謀談及貿易戰時直言,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大幅調高關稅,緊接著還有逾三千億美元的商品要課百分之二十五的高關稅,一定會對很多公司造成嚴重的影響。

張忠謀認為,政府的確扮演主導經濟發展重要角色,但幾乎所有議題都要有所取捨,今天面臨取捨大戲,就是美中貿易戰。

根據經濟日報108年5月29日報導,張忠謀表示,針對政府近期極力打造國家隊的做法,不妥且無效。他認為日本和台灣是兩個在政府制定產業政策都以發展半導體為主、且相當成功的國家,但一旦產業繁榮、私部門和民間企業能夠站起來,政府就應抽出,不要介入太多。

施振榮:台廠可左右逢源

據工商時報108年5月29日報導,美中貿易戰近期因美國總統川普針對華為下禁制令而急速升溫,也讓全球供應鍵洗牌,以及未來科技產業的國際系統規格分歧化等議題備受矚目。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台廠其實只要保持中性立場,等著「左右逢源」即可。

對於台廠在面臨「One World, Two Systems」時的選邊站問題,施振榮28日表示,進入5G時代後,科技產業的系統規格至少會兵分兩路發展,如果兩方都能達到相當的經濟規模,就會並存。至於台廠該否選邊站?他直言,「左右逢源就對了」,維持中立態度,最終都是得回歸市場需求。

針對台廠回流、遷廠移產線,施振榮則指出,全球PC產業的主要ODM廠都是台灣業者,台廠的主要競爭力仍在於技術研發及關鍵零組件等,目前為因應情勢需求,該移回台灣的大都已移回。他也提到,當年許多台系代工業者會選擇移廠到中國去,也是因為有招工困難、找不到人的歷史因素造成。雖然隨著生產趨向自動化,能提升生產效能,但就PC產業而言,製配人力的成本占比仍位居第一,如果能解決找人的問題,遷廠回台並非難事。

施振榮並指出,關稅的提高最大的問題在於「誰買單」,但無論是代工廠還是品牌商,都無法吃下升高的成本,最後勢必只能調漲產品價格,由消費者買單。而這樣的情況也已開始逐步發酵,各品牌廠在面臨同樣的成本基礎下,產品價格也隨規格提升而船高水漲,早在去年下半年時宏碁就跟進其它品牌廠調漲價格,未來若成本進一步提高,也將有下一波調價。

但他也直言,這對整體終端需求並不是好事,全球PC產業已走衰低迷了好幾年,消費需求的降低終將導致PC產業進一步萎縮。

羅瑋:新技術 改變商業模式

據經濟日報108年5月29日報導,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28日指出,AI加上5G是一個全新的世代,就像是1990年代PC加上互聯網,生產力將大幅上升,全球社會終於有機會擺脫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長期處於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停滯成長不前的窘境。

羅瑋表示,新技術普及,除了改變過去營運的商業模式,也將改變以往經濟成長的軌道,但AI對於專業人士並非威脅,反而能有效協助專家在更短時間內做出精準的判斷,大幅提升生產力及工作效率。至於AI可能帶來的衝擊,他認為,AI確實可能帶來失業,企業如何幫助員工熟悉新技術發展,將人才與技術配合得宜,使整體經濟社會帶向更好方向。

郭台銘:科技戰將來臨 「+互聯網」帶動「六流」

根據ETtoday新聞雲108年5月28日報導,對於中美貿易戰陷入僵局,郭台銘剖析,最近全世界都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但是貿易戰爭不久就會結束,取而代之的就是科技戰爭,因為經濟的背後是科技的整合,沒有科技的實力,經濟上不去,也沒有辦法把產品的單價提高,進而呈現出產品的附加價值,屆時金融市場、股票市場、中小企業都會失去競爭力。

郭台銘認為台灣要先搞懂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才能找到相對應的策略,尤其是全世界都會因為中美貿易戰,重新定義科技的版圖,而美國發起這場貿易戰的原因,就是意識到5G和AI技術,快要被中國大陸追上。因此,為了維護美國人工智慧的領導地位,美國要重組全球供應鏈重返製造,其中,工業互聯網將成為關鍵,而台灣所具備的優勢就是技術實力。

郭台銘也思考了台灣未來的出路,他說,未來沒有G20只有G2,全世界的科技要跟美國和中國大陸合作,因為未來供應鏈會以美國和中國大陸市場重新劃分,這是台灣的機遇和挑戰,他可以帶領台灣在這之間左右逢源,因為他是最懂如何利用台灣的硬體和半導體技術,台灣具有優勢作為全球的AI實驗場,因此他也提出要讓台灣成為AI科技智慧島。

郭台銘強調,消費互聯網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將著眼工業互聯網、汽車互聯網、健康互聯網大時代,也就是所謂的「+互聯網」,價值比過去消費互聯網超過100倍,並能帶動所謂的六流,也就是金流、物流、人流、訊息流、過程流、技術流,這些都是他要帶領台灣的前進的方向,期盼再造台灣的工業化奇蹟。

展望未來,郭台銘一直強調將是硬體跟軟體整合的時代,虛擬經濟將灌入實體經濟,像是富士康現在就已經做到工廠設備全部連網,送上雲端進行大數據分析。因此現在要強調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譬如汽車加上互聯網後,將可以提升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而這些都是鴻海過去數年都已經在努力的方向,接下來也要帶領台灣走向新的「+互聯網」時代。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聯合報、經濟日報、ETtoday新聞雲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