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福衛七號升空 天氣預報精準度將提高

福衛七號升空 天氣預報精準度將提高

台美技術合作的福衛七號於108年6月25日順利升空,預計將提高氣象報告精準度。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表示,這次衛星發射,見證美台在科學與科技領域上的密切合作和強勁的夥伴關係。

福衛七號升空 天氣預報準10%

據聯合報108年6月26日報導,福衛七號昨天搭載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升空,台灣時間下午二時卅分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科技部長陳良基昨表示,福七將接替福衛三號,接收中低緯度的氣象資訊,成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2.0」。

據工商時報108年6月26日報導,福七是台美2010年簽署的技術合作協定,授權台灣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商務部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共同執行的任務,目標是建立可靠度高的6枚衛星系統,延續先前福衛三號氣象監測任務。計畫主持人朱崇惠表示,先前曾跟製造衛星本體的英國廠商(SSTL)要求,多採購台灣生產元件,像測試設備和漢翔合作,衛星天線則由芳興科技製造,同時也首度使用由台灣自主研發的衛星操控系統。本次合作案美國空軍承擔所有發射經費約9,000萬美元,並有多項科學合作案參與其中。

據聯合報108年6月26日報導,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福七的觀測範圍更集中,並接收更多種GPS訊號,預計讓天氣預報精準度提高一成。

國家太空中心系統工程組副組長蔡東宏說,福三與福七是全球唯二採掩星觀測技術的人造氣象衛星。福七搭載三種酬載儀器接收資料,主要酬載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無線電訊號接收儀(TGPS)。福七除與福三一樣接收美國GPS,還能接收蘇聯的導航系統GLONASS,每天約能接收四千筆掩星觀測資料,是氣象預報精準度再提高一成的關鍵。

蔡東宏說,福三和福七都是由六顆衛星組成的星系,但福三的傾角七十二度,福七僅二十四度,升空後將繞行於北緯二十四度到南緯二十四度間,能接收北緯五十度至南緯五十度之間的氣象資料。福三每一百分鐘繞行地球一圈,福七則為每九十七分鐘繞一圈,每天經過台灣六次,每次經過六至十二分鐘。福七接收資料範圍比福三密集,將提供更大量的中低緯度氣象資料。

中央氣象局副局長鄭明典說,氣象局在福三升空後採納其觀測資料,讓七十二小時的颱風路徑預報減少十二公里誤差,精準度提升百分之五。若採全球模式評估,一六八小時的天氣預報精準度提升了百分之六。福七升空後,因接收天線功能佳,期望能傳回地平面往上一點五公里的低層大地水氣資料,提升氣象局的降雨預報。

鄭明典說,目前的颱風只能從形成後開始預報,生成前的預報可信度不高。如果福七能傳回低層水氣資料,將助於氣象局做颱風生成預報。但福七的每顆衛星距離還是很寬,比較適合觀測颱風等大尺度資料,仍不確定它適不適合用在觀測小尺度的水氣變化。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教授劉千義說,氣象觀測中,探空氣球是獲得大氣垂直結構的最佳方式,而衛星觀測就是希望能夠與探空氣球互補觀測。這是由於探空氣球主要觀測對流層的天氣資料,且受地理環境限制,無法在海上、高山、極地等人少的地方施放。

劉千義說,採掩星技術的福七不僅能觀測對流層、平流層,也能觀測到電離層,運用主要酬載TriG天線,接收無線電波穿入和穿出大氣層的折射角度,接著計算因折射角度變化所造成的訊號遲滯,進而轉化成可供氣象預報使用的大氣觀測數值。

AIT處長酈英傑:福衛七號發射見證美台在科學領域的密切合作

據ETtoday新聞雲108年6月25日報導,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表示,今年剛好是台美關係法40周年,「這次衛星發射,則見證美台在科學與科技領域上的密切合作和強勁的夥伴關係。美台共享的創新和創業傳統,確保了在應對21世紀挑戰時,我們都能從彼此對科學的持續投入中獲益。」他強調,不管到哪裡,他總是會跟其他人說,台灣在許多領域都是佼佼者,能為國際社會貢獻良多,藉由這次衛星發射,代表台灣的尖端技術已經從全球延升至地球之外。

台灣的太空計畫

據INSIDE網站108年6月25日報導,台灣的太空計畫從1999年開始第一計畫,當時還由委外廠商協助台灣建立太空科技基礎。從發射福衛一號,歷經了20年到今天所發射的福衛七號,算是第二期的太空計畫的完美結尾,也宣告了台灣已有太空科技的自主研發能力。

接下來就是第三期的太空計畫,由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之後所批的第一份公文核定開始,2019年到2028年預計投入新台幣251億元,發展6枚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2枚超高解析度智能遙測衛星、2枚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可說是平均一年一顆衛星的高速發展。

介紹掩星技術

福衛七號用掩星技術增進氣象預報準確度,掩星技術是指衛星發射的電磁波訊號經過大氣層時,會因為穿透不同溫度、壓力或濕度的空氣層,而產生轉向、變慢、減弱等現象。只要分析福衛三號和七號接收到的訊號特性,就能反過來推出地球上空的溫度、氣壓、濕度或電子密度等數據。

 

資料來源:聯合報、工商時報、ETtoday新聞雲、INSIDE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