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穿梭在你家地底的管線,還有這些漏洞沒補好

穿梭在你家地底的管線,還有這些漏洞沒補好

5年前,高雄氣爆奪走32人性命、造成321人受傷,300多個家庭至今活在氣爆後遺症的陰影下。5年後,石化管線仍在陰蔽的地面下,伴隨高雄市民上班、上學;工廠也還是在家門邊持續排著廢氣。高雄、以至於全台每個與管線共存的城市,是否真的變得更安全了?

270萬人居住的高雄市,主要幹道三多路、民族路上車水馬龍,人們趕著上班、看電影、逛街;地面下72條工業管線,也正日以繼夜地輸送石化原料。

 

氣爆之後,各界才發現,地底的工業管線竟然如此疏於管理。高雄市政府除了全面比對圖資、確認市區地下的管線及箱涵不再重疊,也成立管線安全辦公室。而在工業區外設有管線的業者,也在工業局的要求下成立「聯防機制」,每天早晚輪班回報管線狀況,並聯合聘請保全每天巡查管線。

 

市府也建立管線外洩通報SOP,如今民眾打電話檢舉路上有異味,除了消防局第一時間到場,管線辦公室會立即回報當地是否有工業管線、可能洩漏什麼物質,業者也會同步參與。如果真的有洩漏可能,就會立即停止管線運作。

 

 

20190517-中油煉油廠輸油管維護作業。(蔡親傑攝)
業者會定期使用智慧型通管器(IP)深入管線內部,一吋吋檢查是否有腐蝕或裂痕。圖為中油正進行輸油管檢查。(蔡親傑攝)

當年營運肇事管線的李長榮化工,如今也自主建立管線即時輸送資料平台,即時監看管線內的原料流量及壓力,確保「進來多少、就出去多少」。此外,榮化也找來第三方驗證單位,確認管線耐壓測試、腐蝕評估等都沒有問題。

曾經,工業管線因缺乏完整圖資、沒有妥善維護檢查、沒有洩漏災害應變,引發台灣史上罕見的工業災難,如今這些漏洞在災後被個別防堵,是否代表再也不會發生意外?

 

 

完整閱讀高雄氣爆5周年專題:地底危機

20140801-SMG0019-077-高雄大氣爆第一天,三多一路與武慶三路口-余志偉攝
氣爆發生後,政府與業者亡羊補牢,希望再也不會發生類似的意外。圖為高雄氣爆現場。(資料照,余志偉攝)

破網1:地底圖資不明

 

 

暗溝和箱涵的功能相似,都是為道路排水而設計,而管線照理不該與暗溝有任何重疊。「這不出5年一定漏,」業者私下透露,當地管線腐蝕狀況明顯,但事前卻沒人知道當地原來有條暗溝,地圖上也找不到任何資料,「根本不知道還有多少未爆彈。」

氣爆後,原以為已全面清查、移除與管線重疊箱涵的市府,同樣訝異「怎麼還有一個」。然而,至今在所有水利設施圖資、道路施工資料、甚至當地老里長的記憶中,都沒有這條暗溝的存在。暗溝究竟是誰蓋的、什麼時候蓋的、為什麼沒有避開管線,依然成謎。

管線若被暗溝包覆,亦即管線穿越箱涵暴露在潮濕空氣中,可能造成管線破損,產生安全疑慮。圖為高雄市府清查管線。(高雄市政府提供)
管線若被暗溝包覆,亦即管線穿越箱涵暴露在潮濕空氣中,可能造成管線破損,產生安全疑慮。(高雄市政府提供)

 

 

除了地底埋設物不明,業者也坦言,早年施工埋管時馬路還多是兩線道,後來許多道路拓寬成四線、或加設安全島,此時管線具體在路面下哪個位置,都很難掌握。

若每項挖路資料都能明確造冊,以圖資記錄誰埋設了什麼、具體埋在哪等細節,就能更快找出不當埋設、可能引發公共危險的管線或設施。

 

 

補齊管線深度資料、整合不同圖層、成立圖資專責部門,是接下來所有曾在地下埋設管線的單位必須完成的課題。

專門管理全台8000多公里管線的中油儲運處長楊家敦說,荷蘭政府花了40年時間才將每條地底管線成功定位、精確至20公分落差;而台灣在近2年才要開始建立3D管線圖資,要真正搞清楚地下管線長怎樣,「還需要一點時間。」

破網2:管線施工不慎

 

 

20190625-SMG0035-氣爆專題_C地底管線破裂,大多是被挖破的

管線被挖破,是不少業者的共同困擾。早期挖馬路沒人管,水、電、電信及私人管線工程層層下包,不肖包商埋完管就回填,沒有圖資記錄,就連把別家管線挖破了也不會通知。

李長榮化工環境風險管理處協理范光復也指出,挖掘是立體工程,如果只知道地下有管線、卻不知深度,只能以一般工程「慣例」推斷,容易挖破管線。若能建立地下完整圖資,就能減少挖掘者誤操作或挖破的機率。

 

 

李四川指出,高雄市每年登記在案的道路挖掘就有1萬多案,自己到任後,要求各單位要按標準施工,不守規矩就開罰。他也笑說,上任後開出的第一張罰單,是自來水公司在埋完管線後舖路時、竟然用黏貼方式標示道路標線,「以後我們都會嚴格取締。」高雄市府也在2017年則成立道路挖掘管理中心,掌握大小挖路狀況。

管線若被暗溝包覆,亦即管線穿越箱涵暴露在潮濕空氣中,可能造成管線破損,產生安全疑慮。圖為高雄市府清查管線。(高雄市政府提供)
地底圖資若不夠精確,將增加管線被挖破的機率。圖為高雄市府清查管線。(高雄市政府提供)

交大土木系副教授單信瑜則建議,石化業者可建立共同管溝、將所有工業管線集中地底特定位置,不僅較不容易受外力破壞,也便於檢查、維修。

破網3:監管水準不一

 

翁榮洲說,目前台灣僅有工業管線管理強度與美國相當;油管、天然氣管部分,業者雖也要定期繳交維運計畫,但沒有一定的執行規範,管理力道較弱。

 

 

20190517-中油橋頭供油中心油管輸入端。(蔡親傑攝)
專家指出,天然氣管、油管涉及公共安全,若能針對管線訂定專法,自然能讓業者、政府提高警覺。圖為中油油管。(蔡親傑攝)

范光復則說,目前高雄市府已禁止新埋石化管線,但天然氣管線一直在增加,如何確保天然氣管線安全,是接下來值得關注的重點。

氣爆後,當時的行政院長江宜樺火速定調不為工業管線立專法,高雄市府後來於是選擇自訂自治條例,但觸角僅止於經過市區道路下的工業管線。如今當年在高雄主掌管線管理的經發局長曾文生,已升任經濟部次長;時任中央負責對口的經濟部次長沈榮津,也已是部長。隨主事者更迭,管線專法、或是更全面的管線管理機制,是否有可被整頓、討論的機會?(相關報導:你知道你家地底有多少管線嗎?高雄氣爆後,政府和業者還有多少事沒告訴你…更多文章

完整閱讀高雄氣爆5周年專題:地底危機

引用來源:風傳媒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